本書認為無論是拉康說的話還是寫的字都能為我們有關生活、藝術的根本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略。書中提到,就我們對拉康的解讀而言,問題的關鍵在于認識到這些問題是向誰提出的,又期待誰來解答。本書也是一本關于拉康的藝術思想的評論集。拉康是最富挑戰(zhàn)性與爭議性的當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家。本書以二十世紀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jīng)歷一些負性事件,如父母離異、親人去世,暴力侵害等,這些負性事件會給每個兒童留下或深或淺的心理痕跡。 北京師范大學行為健康研究中心聚焦于兒童心理創(chuàng)傷干預方案的開發(fā)和推廣工作,F(xiàn)將多年經(jīng)驗及理論研究集結成冊——《喚醒兒童心理免疫力:應對
本書以《易經(jīng)》為本,兼考《易傳》,并參考先秦其他相關典籍,對《周易》之中所涉及的法律思想與法律制度進行歸納總結、甄別評定,以期較為系統(tǒng)地對西周前后的法律思想與法律制度進行初步梳理。最終,以《周易》為骨架,以其他先秦典籍為輔助,勾勒出先秦,尤其是西周時期的基本法律圖景。除序與結語外,本書共分為七章。前三章為
《儒家價值觀念流變研究》主要針對先秦儒學價值范疇展開論述,并對諸多價值范疇的后世演變進行相關分析與對比研究,在理論研究和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方面均有重大意義。
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這部簡短而有力的作品中,試圖深入淺出地厘清“哲學的任務是什么?”他認為,真正的生活從來不可能完全缺席,任何哲學,尤其當它由復雜的科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藝術作品、革命的政策、強烈的愛所支撐時,都是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為此,他以“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這一看似存在悖論的標題為本書命名,并通過分析哲學
本書對E.P.湯普森(E.P.Thompson)的歷史哲學思想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評判。從切入視角看,湯普森從文化入手,對馬克思的“基礎-上層建筑”模型進行了重估,提高文化在社會構成中所占的比重,并強調一種以“整體斗爭方式”存在的文化。從研究方法看,湯普森把歷史主義方法作為其歷史理論的重要分析方法,表現(xiàn)出重偶然,輕必然;重
本書共分十三章,內(nèi)容包括: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年齡特征、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注意的發(fā)展、學前兒童記憶的發(fā)展等。
本書由以下四個部分內(nèi)容組成:(1)孫伯鍨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思想;(2)孫伯鍨先生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3)孫伯鍨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思想研究;(4)孫伯鍨先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研究。孫伯鍨先生是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學科的奠
本書由10章內(nèi)容組成,基本涵蓋了0~14歲兒童常見的發(fā)展問題,內(nèi)容包括6部分:兒童的發(fā)展差異與發(fā)展問題(第一章)、感知覺和身體運動問題(第二至五章)、情緒和行為問題(第六章、第七章)、學業(yè)問題(第八章)、性向發(fā)展問題(第九章)、社會適應能力問題(第十章)。
《神學人論導論》,指出本領域問題中待發(fā)展的題目和目前的疑難,及其前景,同時給出規(guī)范。作者在為"神學人論”學術研究及學科建設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給出線索和框架的同時,對于一些重要題目的不同意見提供廣闊的相關信息;也包含豐富的參考書目。在“梵二”會議后形成的神學體系及教科書體系中,本書為當代《神學人論》指出成熟的模式和規(guī)范,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