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繼《心流》之后的又一力作,他稱本書為《心流》的續(xù)篇。在本書中,他闡述了人類在第三個千年里面臨的挑戰(zhàn),無序的意識占據(jù)我們的頭腦,基因和文化對人的影響無孔不入,人類該如何戰(zhàn)勝精神熵,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呢?在《心流》這本書中,作者向讀者介紹了“心流”的概念,即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忘
本書原是皮埃爾·阿多于1974年在愛諾思圓桌會議所作演講的講稿,原題為《蘇格拉底的形象》。著作分為“西勒諾斯”“厄洛斯”“狄俄尼索斯”三章。通過與古希臘神話中林神、愛神和酒神的類比,阿多借助柏拉圖的《會飲篇》和尼采、克爾凱郭爾等蘇格拉底主義者的言論,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勾勒出蘇格拉底的形象,突顯了哲學家非理性的一面以及哲學
為何當代人沉迷于用手點按手機屏幕?為何電影中的僵尸走路時雙手總是向前伸直?為何手必須保持忙碌,而“游手好閑”成了一種罪惡?無處不在的手與我們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關聯(lián)? 從嬰兒的游戲到成人的社交,從古代的宗教儀式到現(xiàn)代的數(shù)字生活,手忙碌的身影無處不在,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改變的是手的
本書為古典學術、思想研究集。潘雨廷先生乃一代國學大師,隨著其作品今年經(jīng)由張文江先生整理,陸續(xù)出版,潘先生的影響日隆。本書內容分為兩部分。《先秦古籍選輯釋義》于先秦典籍中,選擇各派梳理整體學術脈絡、判斷別派思想之文章,加以評釋,先秦思想圖景清晰可見;《二觀二玩齋易說》匯聚論說易道之文,以象數(shù)貫通上下,是潘先生的讀易心得,
本書是一本幫助女性看清生活中的那些絆腳石、幫助女性跟那些無用的東西劃清界限、幫助女性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以及成就最好的自我的書。作者憑借所學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助力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活出精彩的自我,并告訴女性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使其成為自己的全部。在本書中,作者解構了破壞女性的常見行為模式,并提出了創(chuàng)造真正服務于女性成
本書通過梳理這些以往“邊緣化”的內容,展現(xiàn)朱嘉對學術交流方法論的自覺探索,有助于推進學界對朱嘉學術風格和思想發(fā)展動力的研究。朱熹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建構起了中國古代學術交流的基本范式,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對當代學術共同體的建設也有重要啟示。
本書內容包括:昂利·彭加勒杰出的科學開拓者和敏銳的思想家、奧斯特瓦爾德科學家、思想家、實踐家、羅素當代的大思想家、恩斯特·馬赫科學家、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卡爾·皮爾遜著名科學家和自由思想家、羅吉爾·培根新時代最早的科學思想家、皮埃爾·迪昂科學家、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朱利安·索雷爾·赫胥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
本書認真分析了情緒敏感者面臨的現(xiàn)狀以及其心理、生理的表現(xiàn),并對這類人群提出了科學合理的調整建議。具體內容包括“你是情緒強烈又敏感的人嗎”“情緒強烈是一種大腦差異”“一顆掉落后便遠離了樹的蘋果”“從隱藏自我到綻放自我”“與家庭的關系”“給情緒強烈者的建議”“工作關系與友情”等7章。本書為那些敏感、有共情力的人而作,提供心
本書分為“辯證法與政治哲學”“辯證法與《資本論》”“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三篇。這三篇大致從哲學史、經(jīng)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三個維度的內在結合,對馬克思“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與古希臘的對話辯證法、黑格爾的思辨辯證法、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的實證方法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政治哲學”解讀,論證和闡釋了馬克思辯證法所實現(xiàn)的政治轉向及其政治
本書一方面將宋明儒學感應思想與先秦兩漢的感應思想作縱向比較,另一方面將其與西方近代哲學一科學以因果關系為核心的世界圖式作橫向比較,確立了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的大致坐標。在此基礎上對宋明儒學主要思想家的感應思想進行梳理、歸類,按照感應思想自身發(fā)展的理路,從氣之感應、心之感應以及良知感應三個大的方面展開。在以三大板塊來對感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