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盡梳理和總結了《韓非子》的文獻流變及接受發(fā)展史,廣泛搜羅了百來種重要的《韓非子》全本、選本、殘本以及學術札記和研究著作,詳述了1949年以前《韓非子》的主要版本、校釋著作、研究論著的內(nèi)容主旨、價值得失、流傳情況等,也涉及作者的生平事跡,并對其中的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的考證和討論,旨在為讀者研究《韓非子》及其相關資料提
楊時(1053-1135),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創(chuàng)立龜山學派,是宋代理學史上承先啟后的代表性人物,其學術思想極為豐富,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龜山先生語錄》一書所錄乃楊時在崇寧三年至政和二年之間,于荊州、京師、余杭、南都、毗陵、蕭山等地的講學之語,由其弟子整理、匯編成書。書中內(nèi)容十分博雜,既涉及楊時對四書
本書是對南宋理學大家、名臣真德秀(11781235)的專門研究,通過對真德秀的成長歷程、真德秀對君臣之學的詮釋與建構、真德秀的政治思想及軍事戰(zhàn)略、真德秀的施政主張與地方治理、真德秀的文道觀與正宗典范等對真德秀進行全面較系統(tǒng)的研究。
本書新訂《朱子全書》,并將《朱子全書外編》與其歸并一體,集中進行了全新修訂,從版本的選擇、標點的使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納等方面作了比較大的修改,或更換版本,或進行全新?保蛐抻喸`,并增加了品種。新訂《朱子全書》的質(zhì)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更便利使用。
本書是一本關于生活中的大問題的書,這些問題包括:自我、心靈、自由意志、上帝、命運、善良和正義。這本書就是為想要思考這些大問題的普通人而撰寫。它不僅向我們介紹了自哲學誕生以來困擾許多思想家的哲學問題,讓讀者了解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如笛卡爾、休謨、康德和維特根斯坦在這些問題上的思考歷程,而且給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以及開放的結論
本書以“沉默”為主線,從語言、行動、倫理的角度對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解讀。作者認為具有濃烈倫理色彩的“沉默”是貫穿維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學的關鍵。對于《邏輯哲學論》而言,倫理、美及邏輯形式均屬于必須沉默的疆域,因此沉默的核心是一部“倫理之作”何以拒絕言說倫理;而以《哲學研究》為代表的后期哲學,重要的則是哲學作
本書全面論述了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分立與融通的歷史進程,分析和闡發(fā)在三家之論辯和融合之中,三家哲學理論各自的形成過程以及各自學理所具有的精神內(nèi)核。本書也力圖在儒釋道三家哲學的互動之中,分析和尋繹中國古代哲學自身發(fā)展的線索。在各家互動的發(fā)展以及在自身義理內(nèi)涵確立的基礎之上,此線索和邏輯能夠得到具體化的揭示。各個歷史時期的儒
本雅明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多個思想領域給后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本書在現(xiàn)代性批判視域下對本雅明歷史哲學思想和現(xiàn)實性問題進行了闡釋。在揭示本雅明歷史哲學的方法論前提以及思想來源的基礎上,圍繞本雅明歷史哲學中獨特的時間觀念、歷史觀念進行了分析,進而揭示本雅明歷史和政治思
本書將美感的哲學方面與生理、心理方面的探討結合起來,博采眾長,吸取各種研究成果,力求對美感的本質(zhì)與審美活動的規(guī)律有一個比較科學的認識與把握。第一部分是美感的基本理論研究,針對美感的概念的歷史、發(fā)展及爭論進行分析。第二部分從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的視角來分析美感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基于心理學的研究視角,重點關注影響美感產(chǎn)生的認知加
本書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語言研究與應用協(xié)同雙向發(fā)展科研平臺”研究成果。全書共計10章,針對國內(nèi)兒童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缺少思維可視化工具學習與訓練這一問題,結合編者在兒童思維訓練領域的實踐研究經(jīng)歷與思考,根據(jù)兒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需求,選取代表性的思維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和八大思維圖示(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