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著名學者熊月之擔任主編,熊月之系著名歷史學家,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復旦大學暨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本書將目光聚焦至晚清到民國初年這段時間,一些有識之士將西方各種學術著作引入到中國,對當時的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很大影
《大眾哲學》是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yōu)秀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淺顯的事例,進行流暢闡述。對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及唯物辯證法的幾個范疇和哲學與生活等,逐一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和闡明,其寫作方法新穎,開通俗哲學寫
本書匯集了《拉康導讀》的兩卷本:《無意識像一種語言那樣構成》以及《主體的結構》。 《無意識像一種語言那樣構成》從拉康最初的理論出發(fā),概括而精確地闡述了拉康工作的理論和臨床基礎。它需要展現(xiàn)這些基礎與弗洛伊德的文獻資料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展現(xiàn)在言說主體中決定著快樂、無意識和能指之間關系的一些重要的元心理學概念的內(nèi)
《偵察兵思維》一書告訴我們,制約我們判斷力和決策力的不是知識,而是態(tài)度。 作者朱莉婭·加利夫以認知科學理論為基礎,揭示了一種更有利于個人發(fā)展的思維模式——“偵察兵思維”,即著重觀察搜證,依據(jù)事實構建認知,希望探知事物真相。本書結合科學的研究與有趣的實例,闡釋偵察兵思維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判斷,幫助我們更
把生命教育作為戰(zhàn)略主題寫入其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至今已經(jīng)走過9個年頭,2020年也是收官之年。為了加快、加大生命教育的應用研究與實踐的步伐,也為了向教育傳遞更多更好的生命氣息,我們在13年的生命教育教學的實踐基礎上,面向師范生推出了這本生命教育教材,旨在喚醒他們生命的意識,啟
本書集本體卷、命體卷、法序卷、序德卷、志德卷、身德卷、明德卷、感德卷、養(yǎng)德卷、化德卷十卷之力,從德在本體、道性、法序、經(jīng)世、證悟五位一體的本原性原理來構建“德”系統(tǒng),既立德學解易,又貫通易、釋、道、儒、醫(yī)而統(tǒng)紀諸家歸德并總御群方宗性。本冊講述身德修建和明志雙用而“正君子”。
本書由作者進行的訪談匯集而成。本書宗旨是邀請這位哲學天才就21世紀的各種世界性危機展開哲學分析,以哲學視角透視現(xiàn)代社會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危機,為人們認識現(xiàn)在和展望未來提供啟示。著者向人們揭示了逆全球化浪潮、AI人工智能時代、后真相時代、價值危機時代的困境,并啟發(fā)我們在面對當下技術危機乃至表象危機之時,該如何重新看待世界,
本書是著名學者貝特森學術生涯的集大成之作,通過本書的闡述和探索,貝特森不僅回溯和發(fā)展了使他最早成名的人類學理論,而且循著問題思考的軌跡,進入心理學、精神病學、遺傳學、信息理論和傳播學諸多學科。 貝特森在歷史發(fā)展和學科匯通的背景下考察人類心靈的本質(zhì),認為心靈與人類關系、社會或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各種內(nèi)外通道不可分離。在此意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