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自控力”這一概念。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沖動,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確控制。廣義的自控力指對自己的周圍事件、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控制感。你能否支配自己成功或者失敗,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際關系,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自控力它到底是什么、你的自控力有幾斤幾兩、清醒點
本書稿是作者從事美學研究20余年的成果結集,收錄了其在各大刊物上的二十余篇論文,內容涉及美學史、馬克思主義美學、人類學美學、審美文化以及審美教育等多個層面。這其中既有對美學史中重要命題如“朱光潛對克羅齊的批判”的思考,也有從審美文化的角度對當下自媒體短視頻的論析。作者致力于從文化批評的視角重新審視美學研究中的習見命題,
本書將按照福澤諭吉的思想及對外觀的嬗變,分別對其思想形成、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亞洲觀、“東洋盟主論”視角下的亞洲觀以及“脫亞論”進行系統(tǒng)的論述,重點探討福澤的文明觀與其提出的“東洋盟主論”、“脫亞論”的內在聯系,及在壬午兵變、甲申政變、甲午戰(zhàn)爭等各個重要時期在其亞洲觀上的具體表現。縱觀福澤的亞洲觀,無論是“東洋盟主論”
本書圍繞“生活儒學與現象學”,系統(tǒng)論述了生活儒學的問題意識,生活儒學與現象學的關系,生活儒學的三大觀念層級:本源觀念(生活感悟)、形上學(變易本體論、超越本體論)、形下學(中國正義論、儒家知識論、詩學)以及生活儒學的其它維度(詮釋觀、時間觀、歷史觀、宗教觀)等等問題。
本書在吸收前賢成果的基礎上,對易的解說,既主義理,又該象數;結構清晰可循,先解字義、爻位、爻數,復說卦義、爻義、傳義,為讀者學易之佳本。本書原為國家社科出版基金項目《十三經恒解》之一種。校箋者對本書有關易學問題及版本異同參照10余種易學著作,為之校箋,擴大了讀者的學易眼界,對理解本書助益甚大。本書作為“槐軒學派”的創(chuàng)新
本書基于“邏輯合理”的原則,得出了若干新的認識,而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解讀。如,對“謙謙君子,用涉大川”的解讀,本書作者認為,合理斷句應為“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其含義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相關行為者為了公共利益,應各自約束自身行為,這樣才有利于實施公共大事。本書以古代樸素哲理論述了其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如,“泰,小往大來,
本書收錄了《周易》《尚書》《詩經》《禮記》《論語》《孟子》《戰(zhàn)國策》《莊子》、賈生、董生、司馬長卿、賈君房、司馬子長、楊子云、劉子政、班孟堅、韓退之、歐陽永枧的文章。吸收了曾國藩兼取子類、史類的做法,也吸收了姚鼐一脈相承的作文體道的工夫路徑,推高儒家經典的地位,將儒家經典作為一切文章的本源。
本書分為六章,主要包括:問題緣起: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問題;理性思辨:幼兒行為觀察評價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循證分析:教師開展幼兒行為觀察評價的現狀調查;行動探索:基于“學習故事”的幼兒行為觀察評價實踐研修;實踐反哺:基于“五步循證”的幼兒行為觀察評價案例;成效檢驗:基于“學習故事”的幼兒行為觀察評價行動反饋。
本書共十章,包括心理學概述、認知心理、行為動力理論、人格心理、學習與學習理論、不同類型的學習、學習遷移和學習策略、中學生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教師心理等內容。
本書共分為七章,通過媽祖信仰的源起與傳播、古代媽祖塑像造型藝術的歷史分期考察、媽祖塑像制作技藝及區(qū)域比較、視覺隱喻與圖像釋義、記憶表象與紙符本義、多元復合的俗信文化意向塑像和圖像中的媽祖形像及復原實踐等幾方面研究媽祖圖像和塑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