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關注歸納邏輯在十九世紀中西文化碰撞語境中的本土化過程。全書在梳理中西相關智識資源的基礎上,以歸納邏輯的早期中譯概念“格物致知”“格致新理”“格致新法”“格致新機”“即物察理之辨論”“充類”“引進辨實”“希卜梯西”“類推之法”等為切入點,結合譯者和讀者所在的新教傳教士、口岸知識分子等群體的特點,分析了這一時期對歸
神秘主義是宋明理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神秘主義的核心內容是神秘經驗。作為一種重要的意識現(xiàn)象,神秘經驗普遍影響了各種文化傳統(tǒng)的發(fā)展,具體到陽明心學那里則體現(xiàn)為悟道經驗。本書對王陽明及其后學的神秘主義思想及悟道經驗給予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認為以悟道經驗為基礎的心學神秘主義包含了如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本體論的神秘主義,即
我們把從生命以及生命的存續(xù)、安康(well-being)、適應和演化的角度來理解和探究心智本性、機能以及諸機能之間關系的觀點稱之為“心智的生命觀”(viewofmindfromlife)。生命的心智觀認為,心智本質上是一個生命現(xiàn)象或有機體現(xiàn)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認識生命的本性。生命的根本是一個源于內部自我生產
日本禪僧“脫佛入儒”歷史過程,經歷了中世由以公家、武家和僧侶階層為主導的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學為宗的德川幕府意識形態(tài)轉變的較長歷史時期。就其內在理路和發(fā)生脈絡而言,該過程大致呈現(xiàn)出了理論上的“排儒斥朱”“儒釋調和”“儒釋道三教一致”“排佛歸儒”和行動上的“脫佛還俗”。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出身相國寺的藤原惺窩、出身建仁寺的
先秦兩漢儒家人性的內涵究竟是什么?我們的答案是“氣性論”。氣性論,簡單來說,即以氣論性,或者說是,性中含氣。究其根源,這與古代氣化宇宙論有關。古人以為,天是萬物之本。天含有氣并能以氣生物。這就是說,氣即生存的開端。而生存的本原,又與性有關,此即“生之謂性”。因此可以說,性含氣;蛘哒f,性即是氣。這種人性理論形態(tài)便是“氣
本書為中國古典藝術倫理學基礎文獻匯編,是為開拓性和基礎性成果。本書依據藝術學理論和倫理學雙重知識體系,以對中國古典藝術倫理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語境,即歷史演進的朝代更替為基本順序,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個部分,系統(tǒng)地歸納了中國古典藝術倫理文獻。主要內容包括有關對史傳、詩歌、音樂、詩文、戲曲、小
本書收錄了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關于理想理論的論文,其中包括DavidMiller,DavidEstlund,MichaelHuemer,GeraldGaus等21位學者關于政治哲學中理想理論探討的方法和問題的最新研究。理想理論和非理想理論之間的爭議是過去十幾年里當代政治哲學的一個焦點。而本書所選編的21篇論文就是
本書主要研究德國觀念論的源與流,以及海德格爾對德國觀念論的解釋。其學術價值在于聚焦德國觀念論各體系的立場和方法,并將立場和方法問題貫穿于海德格爾與德國觀念論的關系研究中。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健康大腦是自控力的源泉、情緒管理是自控力的良藥、學習動力是自控力的馬達、習慣培養(yǎng)是自控力的框架、心理效應是自控力的秘訣、思維方式是自控力的鑰匙、教養(yǎng)方式是自控力的基石。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峦砥诘膫惱磙D向、?聜惱硭季w的譜系學研究方法、福柯論古希臘-羅馬性關系中的自我倫理建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