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匯編了孟子的言論,是儒家必讀經(jīng)典之一。王蒙運用自己豐厚的人生閱歷,切合當今社會生活的主題,貫通孔孟老莊,對孟子思想進行闡釋和激活,獨具活力和新意。王蒙認為,孟子主張?zhí)煜露ㄓ谝唬@個一就是仁。孟子旗幟鮮明地主張仁與義,具有徹底性與不妥協(xié)性。但是,就孟子生活的時代而言,他的主張又過于理性化,強調(diào)圣賢垂范,倚重文
本書共分七篇,偉大的展翅與逍遙的寢臥、透視與超越的思路蹚平寰宇、游刃有余、哀樂不人、用于世的精妙與終無咎的神明、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自我守持、坐忘達通的自信與苦笑、主體性、恬淡、深藏、變易與混沌。
本書收集《大學》、《中庸》中英文全文,《論語》、《孟子》選段及英譯。全書共十八單元。每單元包括經(jīng)典要義中英文、經(jīng)典中文原文及英文譯文、經(jīng)典中英文注釋、經(jīng)典英漢互譯技巧、經(jīng)典英漢翻譯練習。正文之后附附錄,選錄《四書》的其他英譯本選段,供使用者對照。
本書的主題是關于20世紀近現(xiàn)代中國美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其內(nèi)容涉及寬廣。作者從"人生藝術化"這一命題入手,系統(tǒng)地梳理了以梁啟超,朱光潛,豐子愷,宗白華等為代表的中國現(xiàn)代關于"人生藝術化"命題所產(chǎn)生的觀念和思想,并將之與當代生活聯(lián)系起來,闡釋其當代意義,深入追尋那條在巨大的現(xiàn)實憂患中現(xiàn)代學人所進行的生命詩性建構的精神致思之路
這是一本將思維當作一門完整的科學來探討的書。在文化上,我們基本上將思維等同于邏輯推理,但它遠不止于此,它還包括被我們的文化忽視和低估的非理性思維,比如直覺、想象力和情感等。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邏輯思辨能力的提升方法,第二部分探討了思維與語言的關系,第三部分闡述了理性思維的優(yōu)勢和局限,第四部分探討了非理性思
本書是王蒙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莊子的對話,是王蒙作為一個小說人對還原一個充滿活力、靈氣的生活化的莊子所進行的嘗試。字里行間,現(xiàn)代人的生活與莊子的時代相互碰撞,現(xiàn)代人的困惑與智者的哲思相互交織,王蒙通過極為靈動的現(xiàn)代語言帶領讀者領略莊子思想的深邃博大、想象的汪洋恣肆與文字的智慧灑脫。全書共十四講,另有《莊子救贖靈魂五法》一
本書內(nèi)容包括:你為什么需要一個大道、道法自然、無為是關鍵、有、無,一、二、三、寵辱無驚、知白守黑、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會怎樣用兵、老子的養(yǎng)生理論、老子為什么求愚非智、講小國寡民的烏托邦等。
本書內(nèi)容包括:天瑞第一、黃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湯問第五、力命第六、楊朱第七、說符第八。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研究并非僅限于對現(xiàn)實政治的研究,同時也是以現(xiàn)實政治為基礎的哲學探討。亞里士多德就政治所做的思考和柏拉圖一樣,都關涉人類生存的核心。亞里士多德的核心關切“什么是好的政體”,其背面即是他的老師柏拉圖所追問的“什么是好的生活”。這兩個問題在根本上是同一個問題。在當下中西碰撞、古今相照的歷史時刻,政治學研究者
本書是陳嘉映從事哲學工作三十多年來,在倫理學領域發(fā)表的第一部專著,呈現(xiàn)的是他對哲學中與我們生活最切近的倫理學諸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論述!拔以撛鯓由睢边@個問題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問題,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