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認為,中華傳統(tǒng)哲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生活哲學,體現(xiàn)了存在論、意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的高度統(tǒng)一,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生活智慧,“執(zhí)中致和”是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論原則,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靈活性。從解釋中國人的生命表現(xiàn)和核心價值訴求開始,本書深入闡明了中華民族對生活哲學的熱愛、探尋,總結了中國人的主體性特征,彰顯了中國人的時務意識。
全書共分6卷,卷一,世界之思,23篇。卷二,歷史之思,40篇。卷三,社會之思,23篇。卷四,文化之思,27篇。卷五,智慧之思,43篇。卷六,36篇。除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作了辨析,重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等等之外,還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上對當前學術界和社會上的一些新問題新現(xiàn)象作出回應,如對中國傳統(tǒng)文
企鵝蘭登的“鎮(zhèn)社之寶”歷時20余年,全球狂銷400余萬冊!《偉大的思想》的傳奇故事始于2003年德國鄉(xiāng)村一個破落的小火車站。出版人西蒙·溫德爾注意到,在火車站的小賣店里,在棒棒糖和塑料玩具中間,夾著尼采和叔本華的德語短篇集。而當時的英語出版界,還不曾有一套囊括重要思想家杰作短篇的叢書,一年后,企鵝精挑細選,將一套“偉大
本書是伽達默爾著作集的第4卷,是作為“新近哲學II”子標題出現(xiàn)的,緊接第3卷“新近哲學I”,是第3卷的續(xù)篇。本書共收錄論文37篇,主要是作者在詮釋學研究過程中所撰寫的多篇小論文,這些小論文幾乎見證了作者自己在探究問題證據(jù)的整個過程。因此,這些小論文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反映了作者關于哲學詮釋學的思想的形成過程,同時也反映了
本書是伽達默爾著作集的第3卷,是作為“新近哲學”子標題出現(xiàn)的,共收錄論文28篇,主要針對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研究論文。它的出版對于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在我國學術界的傳播和推廣,對于我們理解和前瞻當代德國哲學乃至世界哲學的主要精神與發(fā)展趨勢,對于推進中國經(jīng)典詮釋傳統(tǒng)的理論化與現(xiàn)代化,都會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書從真理符合論辯護的角度研究使真者以及使真者理論的諸核心論題。在本書描墓的使真者圖景中,不僅使真者與真理符合論始于相同的真理直觀(即符合論直觀),而且使真者是把握、刻畫符合論直觀的最佳概念。具體而言,第一,本書論證了事實是使真者,并給出了一套事實本體論;第二,對于實在與真理的關系,本書辯護使真者最大主義、拒斥使真者必
本書將主體、本心與意義問題關聯(lián)起來,通過與各派哲學思想深度對辯,呈現(xiàn)出本心對主體的關鍵意義,并疏導各種基礎性的哲學議題。本書認為本心問題優(yōu)先于形上學問題,并將主體性問題界定為“本心”問題,以此批判各種身體、情感、理性本位的主體性哲學,兼且批評東方儒釋道心性哲學。進而,將交互主體性問題界定為“交心”問題,以此批判黑格爾、
人際關系原本可以成為我們的資源,讓我們在困難時得到安慰和幫助,在歡樂時收獲雙倍快樂。 但對部分人來說,人際關系仿佛是個雷區(qū),給他們帶來的是痛苦、緊張和恐懼。因此,他們充滿防備心。在許多人際關系的互動中,他們會產(chǎn)生其他人不會有的復雜情緒、想法、生理乃至行為反應(本書把這些統(tǒng)稱為高敏感)。 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改變?nèi)穗H關系
本書系文化中國:傳承與匯通叢書之一,作者選擇德國思想家赫爾曼·凱澤林及其世界旅行、感性哲學觀作為研究對象,以僑易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重點考察其與中國文化的關聯(lián)。作者認為,凱澤林的感性哲學觀賦予了中國知識一定的主體地位,且進一步培育了中國文化進入德國文化的土壤,凱澤林的貢獻在于圍繞中國文化資源建立了德國話語式
本書是兩位日本學者對《老子》《孫子》兩部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創(chuàng)新性解讀。 《老子》是以無為思想為特征的高度凝練的哲學著作,《孫子兵法》則是主張將人的作為發(fā)揮到極致的兵書,本書既是把兩部經(jīng)典的代表性觀點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有助于讀者更透徹地看到《老子》《孫子》各自的思想,而且還能發(fā)現(xiàn)二者碰撞出的新的觀念火花。 書中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