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充分吸納先賢(漢代趙岐、宋代朱熹等)《孟子》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將《孟子》按照從側(cè)重微觀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到側(cè)重宏觀家國的“治國平天下”這一邏輯紅線,分為14篇,每一篇均由“原文”“注釋”“譯文”“所得”“疑難”五部分組成。其中,“所得”部分為作者對孟子其人其書的見解,多有自己的真知灼見;“疑難”部分為作者通過爬梳
本書將帛書《老子》的甲乙本和傳世的王弼本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通過對比不同版本之間的異同,展現(xiàn)出帛書《老子》的價值。書中還配有導語、注解和譯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帛書《老子》的內(nèi)涵和精髓。
本書按照蘇格拉底思想的時間進展順序,依次識讀柏拉圖的《普羅塔戈拉》《卡爾米德》和《王制》。這三篇對話都涉及蘇格拉底對哲學公共外觀的關(guān)切!镀樟_塔格拉》是時序上最早的一篇對話。在這篇對話中,蘇格拉底登上了公共舞臺,并決心作為第一個在辯論中戰(zhàn)勝強大的普羅塔格拉的人在雅典贏得聲譽,從而使哲學的普羅塔戈拉式公眾面相變得暗淡下去
本書是時任貴州提學副使,于貴陽文明書院向陽明執(zhí)弟子禮的席書現(xiàn)存唯一代表作,由席書的長子席中、三子席和編輯整理,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刊行,現(xiàn)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有藏。書中有楊名撰序一篇,以及席中撰跋一篇,較為詳細地敘述了編纂此書之緣由及相關(guān)情況。全書十萬余言,按文體編排,分為五卷,含序、記、志銘、碑狀、祭文、詞、奏議、
本書中譯稿依據(jù)西方古典學晚近兩種公認比較成功的禱歌注疏本迻譯。為便于讀者的理解,特附上一篇西人晚近的研究論文作為附錄。要直接了解古希臘的“神話和傳說”,得讀真正的原著一一荷馬的兩部史詩、赫西俄德的《神譜》,它們分別代表了古希臘神話的兩大源頭性原典。除此之外,古希臘神話還有第三大源頭,這就是“俄耳甫斯詩教”。
本書反駁了孩子哭就是操控大人,小孩哭鬧就是欠管教等偏見,告訴讀者,應該充滿愛地回應孩子。如果不理解嬰幼兒的心理發(fā)展,做出不恰當?shù)幕貞,就可能養(yǎng)出自我價值感低、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在童年時期和成年以后缺乏安全感,總是充滿自我懷疑。書中提到了應該如何回應嬰幼兒總想被抱著、不吃飯、不睡覺、不合群、愛哭、多動、逆反、咬人、不
本書以歷史與邏輯、經(jīng)驗與思辨相統(tǒng)一的方法論原則,汲取東西方思想史有關(guān)“主體”和“主體性”的合理內(nèi)核,立足于當下的生存境遇,提煉出“詩性主體”這一重要的概念和范疇,進而展開系統(tǒng)和深入的闡釋研究。詩性主體之研究,一方面,彌補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對于主體和主體性運思過程中詩性主體缺席的遺憾,另一方面,借用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的思想資
本選題:是羅素的哲學導論性讀本。因其內(nèi)容非常明確且引入了嶄新的觀點,被羅素稱為“廉價本的驚險小說”。大部分內(nèi)容包括對笛卡爾、貝克萊、休謨、康德和其他主要哲學家的作品的簡要概括。本選題從面前的桌子講起,羅素對哲學的基礎(chǔ)、范疇、和意義等問題,主要是哲學的領(lǐng)域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他認為這個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靈世界的共相,
本書從三個角度解讀了“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方法論。上篇論述了育兒女、正家風的中庸智慧;中篇論述了知禮儀、講誠信的社會智慧;下篇論述了致中和、萬物育的治國智慧并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本書介紹了“舍”與“得”兩者的關(guān)系、剖析了“舍”的含義和“得”的智慧以及列舉了與“舍”和“得”相關(guān)的諸多現(xiàn)象,評析了人們常有的一些心理誤區(qū),并配以一些典型事例進行講解。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針對性地判斷自己是否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對于生活的一些東西懂得如何取舍,讓自己的生活或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有助于與人更暢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