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章太炎嫡孫章念馳先生有關其祖父晚年經歷與學術的一部新著,詳細闡述了北上見張、吳中講學、遷居蘇州、講學辦刊、晚年生活,章太炎與抗戰(zhàn)、晚年學術、身后哀榮、晚年評價等九個方面。學界多關注中年以前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前的章太炎,而對于晚年章太炎了解不足。本書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為章太炎的晚年,結合章氏弟子的記錄和作者家中留
本書以清代乾嘉吳派學術的代表惠棟之易學研究為主題。惠氏家族三代傳《易》,惠棟可謂是清代漢學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書從惠棟家學淵源講起,說明他如何通過師法的方法論,從理學傳統(tǒng)轉進至自己的一家之學,樹立起漢學旗幟。惠棟將《易》之根本追溯至漢儒提倡的元即太極,又將作《易》之宗旨定位到與人之性情息息相關的贊化育,而深剖這些微
作為15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君士坦丁贈禮〉辨?zhèn)巍芬蚴状瓮ㄟ^語文學的方法成功揭穿了基督教歷史上最惡名昭著的謊言而被載入史冊。這篇演說辭以其新穎的論證方式成為西方考據史上第一個將語文學應用于史學研究的偉大范例,得到國際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書是《〈君士坦丁贈禮〉辨?zhèn)巍返闹苯幼g自拉丁文的中譯本,
里特爾(JoachimRitter)、格林德爾(KarlfriedGrnder)、加布里爾(GottfriedGabriel)主編的《哲學歷史辭典》(HistorischeWrterbuchderPhilosophie),凡13卷,耗時36年,是哲學概念史研究的扛鼎之作。該辭典援引精確例證,指示文獻出處,揭示諸哲學概念
《中國審美理論(第五版)》將審美問題放在人文價值科學的層面上進行探討,試圖以西方學說為參照坐標,從中國的傳統(tǒng)和文化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構出具有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審美理論,并結合中國的國情,對西方的相關學說進行了吸收和同化。在研究方法上,本書體現了歷史意識與當代意識的統(tǒng)一,思辯與實證的統(tǒng)一。書中闡發(fā)了儒、道、釋相關思想的積極因素,
我們生活的時代,無疑是一個創(chuàng)意滿天飛的時代,而人人都認得出好創(chuàng)意。比如,印刷機、鉛筆、抽水馬桶、電池、互聯網、GPS、Google這些都是絕妙的創(chuàng)意。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史蒂文·約翰遜在《偉大創(chuàng)意的誕生》一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意義以及有理有據的答案。 史蒂文約翰遜以富有感染力、包
《孟子集成》十四卷,元代吳真子撰,輯錄朱熹《四書集注》《論孟集義》《朱子語錄》《四書或問》、張栻《孟子說》、黃榦《孟子講義》、蔡!端臅琛、趙順孫《四書纂疏》等八部著作而成,在匯集朱子及其后學對四書的詮解、方便學人研讀方面,具有承前啟后的貢獻,是元明以來學人研求四書學的基本資料。此次整理,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元刻
陽明心學是中國哲學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崛起深刻改變了宋代以來中國思想學術的整體格局,不僅對明清以至當代中國思想的歷史運動影響深遠,且遠播域外,尤其對日本的思想界具有顯著影響。而福建是陽明建功立業(yè)的地方,也是不少陽明后學任職和講學之地,因此陽明及其后學對福建社會與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圍繞陽明學本身的義理、陽
修心篇《人生隨處是心安》◎五大單元,擺脫內斗內耗,換個自在的活法第一章·心是什么要成事,先修心。要修心,先知道什么是心。第二章·凡人的心病心病難醫(yī),面對慳貪、嗔恨、愚癡、傲慢、疑惑、嫉妒,如何是好?第三章·誰能不動心古圣先賢一樣是人,他們?yōu)楹文茏叱鰺⿶溃康谒恼?middot;自
"本書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的修訂版,涵蓋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語言、情緒和情感、動機、能力、人格、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社會心理等內容。本次修訂,在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優(yōu)化內容、調整結構,進一步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