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清雍正十三年(1735)內府刻龍藏本,該藏本文字優(yōu)美,內容浩瀚,內頁繪制精細,刊印精整,將內府木刻插圖細膩婉約的風格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從雍正十三年開始,清內府開始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刊刻這套典籍,共收典籍一千六百余種,乾隆年間竣工,傳世極少,而底本能保存如此完好品相的則更為罕見。今將此套古代典籍影印出版,以供讀者閱讀。
漫畫趣味心理學啟蒙書 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惑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塑造強大內心 中小學課外閱讀
全書分七章。開篇兩章選取理學家用于日常修養(yǎng)的詩、贊、訓、箴、銘等文體進行譯注。接下來選取朱熹《文集》中《家訓》《家政》以及相關書信,展現(xiàn)了朱熹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風建設的理念。最后分別對《童蒙須知》《小學》《讀書法》進行選譯。前四章言語簡練,朗朗上口,但意涵相對隱晦,借助于后三章相對詳細的文字,可以加深讀者對前四章的理解。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聚焦大變局下東南亞宗教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證相結合、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合,深入分析東南亞宗教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未來走向。全書分為前沿研究、歷史鉤沉、東南亞宗教的多元交匯、地方社會的宗教生活四個篇章,精選的30篇學術論文匯聚了來自宗教學、歷史學、人類學、政
本書共分為四個單元,共12課,以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鞏固和掌握教學內容。
心理勵志類圖書?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焦慮是人類大腦進化的產(chǎn)物。它本身是中性的,會有負面體驗,有時也有正面影響。而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節(jié)奏下,焦慮的確會影響人的身心,會讓人不受控制地責怪自己。出于對某種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永遠擔心事情會朝著自己不希望的方向發(fā)展。焦慮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會伴隨我們整個生命歷程。本書則是將焦慮擬作一只貓
冶開清镕禪師(1852-1922),江蘇揚州人,清末民初臨濟宗高僧,為臨濟四十一世,融會律宗、華嚴、凈土。17歲依江蘇泰縣祇樹寺隱聞和尚受具足。1897年起擔任天寧寺住持并修復該寺,使天寧寺成為“東南第一叢林”“禪宗四大道場之一”。在天寧寺創(chuàng)設毗陵刻經(jīng)處,刻三藏774部,2469卷;1913年被推舉為中華佛教總會會長。
該書稿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代尼傳集成》系列成果之一。清末明初,名僧震華編述的《續(xù)比丘尼傳》,共六卷,是上接南朝蕭梁下至民國,錄得比丘尼傳兩百篇,標注正附傳主共二百五十一人。筆者基于震華《續(xù)比丘尼傳》鎮(zhèn)江竹林寺版刻本加以標點,對二百五十一位正、附傳主事跡,一一進行史料溯源。且在詳細追究每位傳主史料來源的基礎上,進一
該書稿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增補而成。馬良駿(1867-1957)字善堂,甘肅清水縣人,近代中國伊斯蘭教史上著名經(jīng)師和學者。20世紀中國社會轉型,馬良駿擔當起了宗教學者的文化使命,在經(jīng)學思想建設、宗教和睦、教派團結、國家和平統(tǒng)一、文化教育和社會進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一生著述三十余部,內容涉及阿拉伯文語法、修辭學
當前關于自傷的資料大多是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文獻、書籍,主要面對心理學專業(yè)研究者、心理咨詢師,醫(yī)學工作者以及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等,而且并未專門針對青少年這一群體,而針對于非自傷研究的心理學工作者和從未接觸過青少年自傷問題的老師、家長的文獻資料更是較少。因此這本書旨在通過介紹自傷的原因、自傷的發(fā)病率及相關情況、自傷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