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范疇直觀與代現的被給予性疑難和同時性困境的探討,以時間流形(一維流形構造二維連續(xù)統(tǒng))為基礎,提出了以意向流形理解超越論現象學的原創(chuàng)性方案。基于此框架,本書不僅對胡塞爾從描述心理學突人超越論現象學的緣由和過程、超越論現象學的諸基本問題以及現象學的邊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而且對超越論現象學如何從根本上塑形法國現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語錄體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儒家經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至今的兩千多年里,它一直教導人們學習、修身、處世、為政等諸多方面,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準
本書內容包括:論名學必以分析語言為始事、論名、論可名之物、論詞、論詞之義蘊、論申詞、論類別事物之理法兼釋五旌、論界說、論推證大凡、論自然公例等。
本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傳統(tǒng)的演繹邏輯;第二部分,運用現代邏輯對傳統(tǒng)邏輯進行了透徹的批評;第三部分,依懷特海和羅素合著的《數學原理》,建構了一數理邏輯系統(tǒng),包括命題演算、謂詞演算、類演算、關系演算;第四部分,討論邏輯和邏輯系統(tǒng)的性質,即邏輯哲學問題,尤其探討了邏輯系統(tǒng)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獨立性。
本書篡述諸子之學,略依《漢書·藝文志》,分為十家。闡述的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田駢、慎到,法家的申不害、商鞅、韓非,名家的惠施、公孫龍,陰陽家的鄒衍,縱橫家的蘇秦、張儀,農家的許行,小說家的宋子等。先考述諸子生平事跡;再撮述各人各家學說要點,如人性論、政治觀、教育觀等;再論各家著作,如儒家的《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仲長統(tǒng)生卒行年考;仲長統(tǒng)的時代觀與士風觀;仲長統(tǒng)著述分類;仲長統(tǒng)的社會改革思想;《昌言》文學研究;《樂志論》與魏晉文學審美新旨趣。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周易》研究,21世紀新易學、《周易》奠定中華民族精神根基、《周易》是21世紀中華文化繁榮昌盛重要的思想資源、論文人畫的易境、解析《易傳》的形而上學思想、《周易》所見器物考、試論《周易》的社會管理思想、從天人關系的相對性看早期儒者的人格意識;下篇:易學史研究,馬融與費氏《易》的傳承、從寂然至無到
本書主要探討了潛意識以及控制著我們的后設意識,講述了如何靠改變想法而將財富吸引到身邊的自我變革過程。所謂“財富”,不僅僅指金錢,更是指可以帶來財富的人脈、機會、環(huán)境、思維方式、健康狀態(tài)等。如果想要實現財富自由,你就要充分利用潛意識和后設一是。它們除了可以幫你聚集財富,還可以為你塑造完善的人格,進而幫助你成為一個符合社會
本書聚焦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兩大領域,摘錄翻譯了阿維森納(Avicenna)、托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布拉班特的西格爾(SigerofBrabant)、根特的亨利(HenryofGhent)、約翰·鄧斯·司各脫(JohnDunsScotus)、奧康的威廉(WilliamofOckham)等人關于“抽象
本書以馬克思幸福思想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馬克思幸福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論來源進行追溯,在此基礎上分析馬克思幸福思想的發(fā)展過程,進而提煉總結馬克思幸福思想的主要內容,并對馬克思幸福思想的實現條件與路徑建構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