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在京設立使館。本書作者芮尼醫(yī)生即隨英法使團進入北京,進駐使館。這是中外交往史上第一次有外國使團常駐北京。從1861年3月到1862年4月,作者以日記體、第一人稱講述他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從影響清王朝歷史的大事件祺祥政變導致慈禧專權長達
本書初版于1905年,描述1900年至1902年間,作者在北京居住并在周邊旅行時的見聞與感想。作者以西方知識女性的獨特視角,生動細致地記錄了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許多名勝古跡、自然風光和風俗民情,以傳神的筆觸再現(xiàn)了20世紀初發(fā)生在北京的許多社會生活場景和歷史事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長篇游記作品。其中一個章節(jié),她專門描繪了自己客
《陶述曾日記·耿馬之行(1942)》起于1942年6月1日,訖于1942年8月2日,詳細記載了作者為了民族利益,克服服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帶人親自毀掉剛筑好的公路的過程!短帐鲈沼·耿馬之行(1942)》是陶述曾在云南滇西開展交通工程實踐活動的親身經歷,記該日記文筆暢達、內容豐富,是一份研
大河向西 簡牘中的河西歷史地理 河西走廊甘肅簡牘博物館簡述中國叢書
《海南水下考古與南海海洋遺產保護案例研究》內容包括南海諸島自然地理與歷史沿革,海南水下考古與南海文物保護的發(fā)端,海南水下考古與南海文化遺產保護進展,南海重要海洋文化遺存與價值闡釋,三沙市島礁文物遺存與重點文保單位,西沙永樂環(huán)礁甘泉島的歷史地位和驛站功能,華光礁一號沉船的考古埋藏學觀察與南宋銅錢海外貿易,華光礁一號沉沒原
《清代生活與政治文化》是一部融合歷史深度與人文溫度的隨筆集。全書分為三編,從宮廷秘聞到市井生活,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生動展現(xiàn)了清代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面貌。 作者馮爾康以學者的嚴謹與史家的筆法,帶領讀者穿越清代的宮廷和社會,揭秘清代的生活百態(tài),于政治文化深層脈動中洞察歷史的興衰沉浮與人間的煙火景象
本書是《倉修良文集》的一種,收錄了倉修良先生在譜牒學和歷史文獻學領域的論文若干篇。這些論文集中展現(xiàn)了作者的研究和開拓,是倉先生一生精研譜牒學與歷史文獻學的論文薈萃,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一些論文堪稱我國相關領域的奠基之作。此外,同時收入作者的《我與中國史學史》、《我與方志學》2篇學術自述和為其他著作撰寫的序言、前
近代早期英國處于封建王國向民族國家轉變的重要階段,土地是彼時英國社會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同時也是政治權力和社會榮耀的載體。土地流轉作為英國民眾實現(xiàn)地權變革的重要方式,沖擊了封建秩序,破壞了等級制度,推動了英國社會的變遷。 本書以地權演進為線索,考察了近代早期英國民眾為何以及如何流轉土地等問題,探討了土地流轉與政治、經濟
本書講述了文明發(fā)端直至今時今日的西方文明的發(fā)展歷程。這是一部條理清楚的有關西方歷史的編年體著作,在全球的跨文化背景中展露西方認同之形成,有助于我們理解今日的生活和世界。它表明,西方包含許多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并非一個固定的概念,西方的歷史是一個仍處于展開過程中的故事。
生命里重要的事啟蒙書正版培養(yǎng)孩子好好長大 和孩子聊聊生命里最重要的事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兒童教育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