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王兆鵬、陳冠明主編《唐宋文學編年系地譜叢刊》中的一種。本書含游酢、楊時、黃公度、崔與之、李昴英等五位宋代閩粵作家的行年系地譜。游酢、楊時為福建道學先驅與集大成者,也是“程門立雪”的主人公;黃公度為福建人,是宋高宗紹興八年狀元,詩詞文俱佳,交游者眾多;崔與之、李昴英為師徒,既是嶺南文學鴻儒,也是愛國名士。本書在參詳
本書為浙江現(xiàn)代文學名家年譜之一種。徐訏(19081980),中國新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鋒人物,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風蕭蕭》、《鬼戀》等文學作品享譽文壇,五十年代以后赴香港生活,其創(chuàng)作生涯延續(xù)到七十年代。徐訏是文壇鬼才,也是全才,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樣樣都能,其文學成就得到海內(nèi)外華人文壇與讀者的廣泛贊譽。著有《徐訏文集
本書是一本通俗的文化讀物,側重反映對寧波發(fā)展具有影響力、代表性的城市文化。論述寧波名稱內(nèi)涵,從歷史典故看杭州名城故事,反映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的地位。本書集知識性與文學性、學術性與普及性于一體,反映了寧波人民勇于探索、不斷奮進、開放務實和海納百川的精神。本書不僅是一本關于寧波城市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還是一本關
本書為寧波文化研究工程之一。浙江是全國俞姓d一大省,而五峰俞氏又占全國俞氏人口的60%以上。明派俞氏是五峰俞氏的重要一支,主要集中在今寧波市內(nèi),并散處全國各地。本書克服了姓氏歷史文化研究中從家譜到家譜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弊端,以家譜為線索,以翔實的史料為依據(jù),進行科學的考證和推理,對明派俞氏的歷史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承古爍今。托林寺是吐蕃王室后裔益西沃在象雄文明故地所開創(chuàng)的古格王國的政教中心,它不僅是古格王室參政議政和頒發(fā)詔令之所,更是藏傳佛教后弘期開啟序幕之圣地。本書以該寺紅殿壁畫為切入點,通過對歷史、圖像及所據(jù)文本的翔實考證,呈現(xiàn)了古格佛教藝術復興之潮、xizang地方政教變遷之景和我國多民族文化交織之維。 吉光
本書為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之一,內(nèi)容包括四類。一、總體性論述與思考:《我的敦煌吐魯番》《絲路之綢研究的框架性思考》《定義與實證:絲綢的起源、傳播與交流》《萬里錦程絲綢之路出土織錦及其織造技術交流》《經(jīng)營絲路的經(jīng)濟利益:唐代西域的練價與貨幣兌換比率》《敦煌絲綢紡織研究的昨天回顧與展望》《英藏敦煌絲綢的保護研究》;二、
六朝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文章學發(fā)展的重要時段,但與文章創(chuàng)作關系較為密切的不少因素在傳世典籍中都已失傳。二十世紀以來,大量掩埋于地下的墓志銘陸續(xù)出土和刊布,其中包含了許多前人措意較少,但又關乎六朝隋唐文章學生成與演進的新材料。本書在將新出土墓志銘與傳世文獻進行比勘的前提下,對墓志銘創(chuàng)作過程中諸多值得關注的文學現(xiàn)象及其淵源進
著名兒童文學權威與世界知名的21位作家和插畫家交談,并詢問他們的童年、他們的靈感、他們的決心、他們的導師、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選擇等等。八十八幅全彩圖版展現(xiàn)了這些發(fā)人深省的對話,以迷人的幕后細節(jié)揭示了每位插畫家從素描到接近最終作品的藝術過程。為什么孩子們?nèi)绱藷釔酆托枰L本?倫納德·馬庫斯(LeonardS.Marcus)對20
本書從石窟創(chuàng)造者供養(yǎng)人的角度對巴蜀石窟重新解讀。所謂供養(yǎng)人,是指提供資金、物品或勞力開鑿石窟的人。本書分為初入、生蓮、大佛、亂世、梵音、涅槃6個章節(jié)。作者尋訪了大量四川、重慶荒野中的石窟,并對石窟進行分期,勾勒出不同時代的造像題材與風格,第一次將視角放到供養(yǎng)人上,揭示石窟供養(yǎng)人的希冀、哀傷、歡喜,往往會決定石窟的題材。
《中世紀文明(4001500年)》是著名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的主要著作之一。本書概述了歐洲中世紀1000多年的文明史,對封建社會的物質文明、人際關系、社會發(fā)展情況、人類心態(tài)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究,闡述了這一時期民族國家的形成及藝術、科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勒高夫認為,中世紀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文明,與希臘羅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