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上海博物館“古波斯的榮耀——伊朗考古文物精品展”配套圖錄。亞洲西南部的伊朗歷史悠久,地處古代諸文明的中間位置,始終與周邊文化互動互融,最終成長為個性鮮明、璀璨耀眼的文明古國。古代的中國與伊朗,分踞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很早伊始兩個古老文明之間就一直存在著文化往來交流,這種互動關系也是亞歐大陸文明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之
本書稿既是一部為了紀念的傳記,也可以給后來者以心靈的啟迪。書稿以時間為線索,沿著梁興安先生的生命歷程,以細膩、平和的筆調(diào)敘述了在時代浪潮之中他的成長、生活的細節(jié)、經(jīng)歷的故事、個人的選擇——見證了一個平凡生命在變化時代所能具有的巨大勇氣和行動力以及對善的堅信、對世界的愛。梁興安是20世紀60年代生人的一個杰出代表:198
本書講述“金融翹楚”宋漢章的傳奇故事,縱覽其一生品格高尚、風范優(yōu)秀,贊頌他清操勵俗、信義經(jīng)商、盡瘁中國金融的高尚品格,紀念他淡泊名利、造福桑梓、適為后世楷模的種種善舉。
《金陵涇邑會館錄》是一部對金陵涇縣會館進行詳盡描述與記錄的專志。金陵涇縣會館主要為士子所設,嘉慶、咸豐、同治時期歷經(jīng)修繕。本書收錄有涇縣會館全圖、序、江寧惜字爐記、各鎮(zhèn)首事名目,嘉慶十一年至成豐二年的買房文契,捐輸、補捐者姓名,漢陽鎮(zhèn)眾線店、包頭店捐輸名目,同治九年(1870)陳守和作續(xù)增全錄序,同治三年捐輸姓名,百花
本書以設大事記、鎮(zhèn)情概覽、鄉(xiāng)鎮(zhèn)建設、古鎮(zhèn)風貌、特產(chǎn)美食、鄉(xiāng)鎮(zhèn)文化、名鎮(zhèn)名人等篇目,雖橫陳百業(yè)而攝其精萃,縱覽千年滄桑卻留其風華,既通貫古今又緊扣個性。
《南京紀略》,民國綠絲欄抄本,國家圖書館藏本。九峰居士編,航頭再生棘士校。此所記均為南明時事。標題如:“南京諸臣議立福藩”“福世子入南”“福藩稱尊”“諸臣升遷推用”“陳璧論賊必滅有八”“馬士英特舉阮大鋮”“劉宗周論時事”“張亮奏防邊”“詔選宮女”“陳子龍寒心”“弘光濁亂”“左良玉參馬士英”“左良玉討馬士英檄”“左兵東下
《江寧府乾隆十年分田地人丁清冊》依次記載江寧府及所轄上元、江寧、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縣乾隆十年(1746年)的地畝、人丁等課稅對象的數(shù)額,田賦、丁銀等稅收額度及稅收的各種分配、支出情況!督瓕幧显壬止珷匪洖榫壬志葷马棧接屑螒c年間的報表,并列有道光年間的銀捐情況等!督仙普昂髤R錄》記述署理江寧城守協(xié)
此志約成于光緒六年(1880)。續(xù)編記事止宣統(tǒng)元年(1911)。全書約二十三萬字。體例謹嚴,專主金陵。上述遠古,下迄于明,甄別列史有關金陵者備載之。特別關涉郡中豐歉、憂樂之由,歷代戰(zhàn)爭諸軍屯戍之地,以及其他有關古地等,或注今名,或注今地屬境。對歷史地理研究頗有價值。對南京地區(qū)自古以來人文歷史變遷,自然水澇、江溢、山崩、
本書收錄了遼寧省博物館“華·彩——遼博館藏琺瑯器”的相關內(nèi)容,m瑯器的制作集繪畫、冶金、鑄造、雕鏨、錘胎、窯業(yè)、鍍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制作十分繁復,體現(xiàn)了古代琺瑯工匠的智慧與高超手藝。此次展覽在整理研究的基礎上,甄選館藏琺瑯器70余件套,其中半數(shù)以上文物為首次公開展出。展品涵蓋了從元代到當代各種形制種類的琺瑯器精品。本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絲路審美文化中外互通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精選“中歐絲路審美文化雙邊論壇”國際會議論文45篇,對絲路審美文化中外互通問題、絲路審美共同體建設和治理問題等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和闡發(fā),廣泛觸及絲路物質(zhì)-器物、文學-藝術、圖像-影像等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和解決方案。這一研究在“一帶一路”建設從“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