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蘇州的經濟蛻變和城市轉型,不僅合于中國近代史整體圖景之轍,也押著江南城市體系獨特的韻腳。本書作為一項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將城市性與地方性結合,沿著結構史和文化史結合的路徑,從四個視角,在變動中把握蘇州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歷史上的流動、吞吐、消納、呼吸,以及演化的脈搏——江南的蘇州,在近代江南城市體系從中心地體系主導型向
本書選取了唐朝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包括王朝奠基人李世民、數位宰相和將軍、一代女皇武則天、太平公主,以及最后的掘墓人高駢等,用他們串聯起了大唐跌宕起伏的歷史,不但彰顯了盛世大唐的恢弘與豪邁,也體現了歷史不乏陰險與背叛、隱忍與冤屈,既展現了大唐王朝的興衰沉浮,也讓讀者看到了風云人物的命運長歌。
本書圍繞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里爾克與現代雕塑的奠基者羅丹之間充滿矛盾的友誼展開,是這兩位大師的雙傳記,記敘了羅丹與里爾克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誕生過程和重大的思想轉折,不僅寫出了兩位大師各自在藝術道路上的艱難探索,同時通過他們二人與二十世紀初歐洲眾多藝術家、作家、思想家的交往和相互影響,折射出那個人類群星閃耀時代的迷
這是一部重新講述辛亥鼎革歷史的學術著作。作者從清廷、袁世凱、革命黨、立憲派、列強、輿論等多個維度詳細考訂了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總計125天中每一天所發(fā)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間的邏輯關系,對這一歷史劇變進行新的敘述和分析。書中不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實,而且在袁世凱如何應對革命、袁世凱的政治訴求、清帝退位詔書的擬定及頒布
貴州民族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作者梅軍,貴州民族大學東盟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書稿聚焦于貴州民族生態(tài)智慧與生態(tài)資源開發(fā),鄉(xiāng)村傳統(tǒng)治理資源整合重構與鄉(xiāng)村善治,深入挖掘貴州的歷史沿革與文化生境,族群源流與民族文化。通過民族傳統(tǒng)建筑及其空間功能、民族聚落社會重構維度及民族婚姻文化嬗變與重構態(tài)勢,探討貴州民族文化與社會發(fā)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黃帝與炎黃文化進行系統(tǒng)性闡述。正文十二章構成四個層次、四個視域的立體框架:對炎帝族、黃帝族及炎黃時代的族群融合進行闡釋;論述炎黃文化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價值;闡述炎黃文化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關系,并回答炎黃文化何以能代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問題;梳理近現代炎黃文化復興的歷史脈絡,揭
"本書是“十四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本書圍繞中華民族民俗民風展開,較詳細地闡述了優(yōu)秀民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書共分為七個單元,分別是民族、民俗、民風、民食、民間體育、民間技藝、華夏瑰寶。本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并設置了知識鏈接等拓展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知識性、文學性、趣味性等特點。本書有助于幫助學生領略中華文明的包
陜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厚重,歷代名人輩出。歷史上的陜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發(fā)祥地,是歷代中原王朝的一個邊防重地,是華夏各民族文化的一個交融之地,是多次農民革命的一個重要策源地,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圣地。這是一塊歷史厚重的土地,傳統(tǒng)凝重的土地,英雄輩出的土地,紅色革命的土地。中共延安時期,美國著名記
本書主要研究的是安徽省蕭縣郭莊1960年代初至1980年代初20年的歷史。安徽省是典型的農業(yè)省,地處淮北平原的蕭縣郭莊曾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在全國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成為安徽省的典型,被譽為“安徽的大寨”。本書的內容主要有郭莊成為安徽省農業(yè)學大寨運動典型的過程,安徽省對郭莊的宣傳,全省農業(yè)“學大寨,趕郭莊”運動的展開,“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杭州西湖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本書為岳飛的傳記小說作品,開頭從文武雙全、壯志難酬的岳飛走出小山村開始,描寫了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