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09年的作者恩斯特·恩格爾貝格,無疑成長于一個堅定的反俾斯麥圈子。他見證過俾斯麥政策的余威,在父輩引薦下結(jié)交了眾多社會民主黨人,后來甚至親歷納粹迫害,自然決不會否認軍國主義與第三帝國之間的聯(lián)系。
美國早期邊疆開拓的歷史記憶:里奇菲爾德家族口述史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清朝統(tǒng)治終結(jié),清室和平讓渡政權,得以在《清室優(yōu)待條件》框架下續(xù)享特殊權益。
《周秦漢唐文化研究》是由西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西北大學歷史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學術集刊,由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先秦史研究、秦漢史研究、魏晉隋唐史研究、宋遼金夏史研究五個部分組成
本書共分四個單元,每單元有三節(jié),每節(jié)以一件國之重器為切入點,講述該時期社會的風貌、人文、經(jīng)濟等。第一單元海陸變遷與文明之光,以岡身、上海第一人頭骨為切入點,講述上海地區(qū)遠古時期的風貌和遠古人類的遺跡。第二單元一江一河與勃興崛起,以黃浦江、吳淞江的水道變化為切入點,講述上海從青龍鎮(zhèn)勃興,并隨吳淞江一路延展,最終成為重要港
《汪穰卿筆記》為清末著名報人汪康年所著,乃汪氏弟弟汪詒年在他身后掇拾叢殘編訂,記載了作者的親身見聞,是探求中國近代政治、經(jīng)濟及社會風貌不可多得的材料。全書共分八卷,卷一專載長篇紀事,如江浙紳民回收蘇杭甬鐵路路權的斗爭、上海金融證券風潮、美國庚款興學等。作者均以親歷親聞作翔實記述,可補史載闕如。卷二至卷六為雜記,時政史事
《上海軼事大觀》又名《老上!,全書按地理、人物、風俗、語言等二十四個門類區(qū)別,分題敘寫清末至20世紀前二十年近半個世紀中上海社會發(fā)展的各個層次和側(cè)面。作者特別關注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造就進程,還注意在衣食住行、民俗風尚、觀念行為和構(gòu)成人文環(huán)境的各類瑣碎細事上深入開掘,多有他書未見或不詳?shù)馁Y料,對研究上海文史具有重要參考
《上海鱗爪》為清季秀才郁慕俠所著,記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史事,其最突出的價值在于用大量篇幅對當時租界生活的各個層面作了具體描述,其中不少資料湮失已久,也不見專書記載,彌足珍貴。舊上海素有染缸之名,本書對此著墨亦多,凡魑魅魍魎之伎倆內(nèi)幕,莫不發(fā)奸擿伏,具有很高的社會認識價值。作者自序稱:上海社會情形,誠所謂五花八門
本書輯錄清華簡地理文獻,對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匯釋,并對部分內(nèi)容做了新研。該書是清華簡專題整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對清華簡所涉地理問題研究乃至上古史地研究都會起到較大推動作用。本書兼具資料性和研究性,適合歷史文獻學(出土文獻方向)、中國古代史(先秦方向)、漢語言文字學(古文字方向)、歷史地理學等領域的學者閱讀使用。
古典小說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古典小說,可以學習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智慧、民族心理、文化操守。本書選擇我國歷史上的10位小說家劉義慶、元稹、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吳敬梓、蒲松齡、曹雪芹、紀昀、李汝珍,將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歷程用漫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對他們的作品加以介紹,以期通過圖文并茂、寓教于樂的方式,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