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納入《中國石窟文化叢書》第二輯。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現在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17.4米,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第一次造像高峰時期產生的經典巨作,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
《中國人的禮儀》從中國人的禮儀觀念入手,闡述中國人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規(guī)范,探討禮儀在中國文化中的根基與地位,每一種禮儀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傳承。除了介紹各種有趣的傳統禮儀外,本書關注現代社會的禮儀應用,還探討了中國傳統禮儀在國際傳播中的應用、中西方禮儀文化差異與相通之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禮儀融合與創(chuàng)新。通
海子,是詩歌的奇跡。他的詩歌,綻放得太過燦爛,而繁華背后,等待他的,是一片寂冷的孤獨和哀傷。他不是美玉,是一顆璞玉,在平凡不起眼的外表中藏著一顆純凈的心。他是在貧苦的土壤中盛開的珍貴的花,他的夢掛滿了天花板。他在光輝璀璨的一生用生命澆灌詩魂。本書是一部唯美的海子傳記,文字唯美而空靈,頗有詩畫意境,在敘述海子生平的同時,
本著作通過梳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演變以及時代境遇等脈絡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發(fā)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書首先探討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并對其傳承發(fā)展提供了相應的發(fā)展途徑;然后針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
《劉集鎮(zhèn)志》共有27章,分別設建置區(qū)劃、自然環(huán)境、人口、土地管理、鎮(zhèn)村建設、交通郵電電力、水利、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房地產業(yè)、商貿服務旅游業(yè)、財稅金融業(yè)、經濟綜合管理、中共基層組織社會團體、人大政府政協、公安司法、軍事、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行政村社區(qū)、民生民情、方言土語、人物等篇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中國大運河濃墨重彩,氣勢恢宏,書寫著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過往,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本書以運河變遷、水工科技、運河文化等六個篇章,來描寫中國大運河的時代風華。了解運河,感悟其間科技與文明的力量;探究運河,感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偉大的民族精神。復興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大運
本書是一部學術考證著作,兼具趣味性。主要分三個部分:一是中軸線:平分元大都主體建筑的南北軸線。重點討論鐘鼓樓與中心臺、中心閣的關系,萬寧橋與萬寧宮、萬寧寺的關系。二是大都水系:高梁河、金水河、通惠河。重點討論金水河從和義門南水門到太液池的水道流向,以及金水河與高梁河、通惠河的關系。三是大都50坊:重點討論元大都11門的
該書是海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所開設同名課程的教材用書,旨在通過對海南歷史文化的梳理,使學生增強對海南歷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尤其在當前國家大力建設海南自貿港的背景下,研究和學習海南歷史已顯得非常重要。本書擬對海南歷史進行分段研究,劃分為五個大的歷史時期(先秦、秦漢、唐宋、明清、近現代),每個階段通過文獻考述、考古資料互
本書稿于2002年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是北宋政治體制研究的必讀著作,從北宋王朝專制統治的重建、祖宗家法及其面臨的窘況和奉行的統治政策切入,系統梳理了北宋朋黨之爭產生的、發(fā)展與演變過程,詳細分析了“君子有黨論”的內核實質,并進一步揭示了朋黨之爭對北宋政治格局乃至對南宋王朝的深遠影響?疾毂彼闻簏h之爭的內涵和外延
朱自清于1920年告別北平入江南,踏上教學和創(chuàng)作的新征途。1920年至1925年畢業(yè)后的五年時間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圣陶等創(chuàng)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這五年朱自清一直奔波于江南各地。這五年是朱自清意氣風發(fā)的五年,也是漂泊彷徨的五年。其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