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船載酒憶當年》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的自傳,最初以英文寫成,本書是其中文譯本。自傳的意大利文譯本的書名為“從富家少爺到黨員同志”,這從一個側面粗線條地概括了它的內容。楊憲益前半生的漫游與學習經歷,顯露一位濁世佳公子喜好浪漫與冒險的情懷,讀起來像一部流浪漢小說或傳奇;此后個人命運隨時代洪流浮沉簸蕩,又像一部政治宣言書
墓志拓片是石刻文獻中最具史料價值的主要類別之一,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所需的重要文獻,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地理、官制、民俗、書法等諸多方面內容,學術價值之重大為學界所公認。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十分關心和期盼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包括墓志在內的金石拓片資料的揭示工作。2013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歷代墓志拓片目錄》(下
本書所描寫的內容,是追溯從地理大發(fā)現到1840年這三百多年里,中國的開放與失敗,曾經的盛世到后來的衰敗而被動挨打,這個歷史期間的客觀得失與經驗教訓。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試探的百年,時間從1516年到1644年,從隆慶開關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時代以來,中國也曾經生機勃勃充滿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時間從1644到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這一學說最大問題是與常識相矛盾,而且與教會支持的地心說相對立。本書討論他建立日心說的思想過程,并論述了哥白尼和以后的科學家是如何處理地球不動的問題。本書介紹了這位偉大學者的思想及思想的產生和發(fā)展,并同時介紹了哥白尼支持者、哥白尼主義者等
胡家草場墓地位于荊州城東北部的岳山村,隸屬于荊州紀南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2018年,為配合基本建設,荊州博物館對該墓地進行了發(fā)掘,共發(fā)掘18座墓葬,包括西漢墓11座、東漢墓3座、宋代墓3座、明代墓1座。其中M12是墓地中規(guī)模優(yōu)選的一座西漢墓葬,頭箱中出土竹簡4600余枚,具有重要價值。2021年,我社出版《荊州胡家草場
域外遺珍——漳州窯瓷器特展
《從化橫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由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從化區(qū)博物館編著
本書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著,是中國-肯尼亞舊石器聯合考古項目的成果。中國-肯尼亞舊石器聯合考古項目自2017年實施,目前,已在博高利亞湖遺址周邊發(fā)現舊石器地點36處,發(fā)現石制品、動物化石5000余件,包括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的各類型石器,其中以典型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勒瓦嘍哇技術制作的石制品最為突出。本書公布
長江從哪里起源,流經哪些地方,對各地產生何種影響,留下什么樣的文化……這些才是我們每個華夏子孫應該熟知的長江的真實樣貌。本書稿面對大眾讀者,娓娓講述長江流經區(qū)域的人文地理、科普、文化知識,為大眾打開認識長江的大門。書中穿插多幅高清圖片,圖文并茂,設計精美,可以讓讀者輕松獲取與長江相關的歷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