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和蘇東坡相遇的十個故事。在花褪殘紅青杏小的季節(jié),遇見蘇東坡。感受他的兄弟情誼。在正是橙黃橘綠時的歲月,遇見蘇東坡。體察他的宦海沉浮。萬谷酣笙鐘,遇見暮年蘇東坡。管他清風急雨。千里共嬋娟,遇見AI蘇東坡。暢想元宇宙的未來。 這一生,何妨吟嘯且徐行。每一次遇見,都是新鮮。
《陳寅恪六朝隋唐史論》以陳寅恪先生在史學領域的著述為基礎,精選其史學專著與文集中極具價值、可彰顯其學術高度的代表性文章,編為一冊。選目出自《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等。通過對陳寅恪先生史學成果的提煉,更為清晰地反映出其在中國中古史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使普通讀者
今西藏中路以西,南京西路、人民廣場一帶,作為稍后形成的新興商業(yè)街區(qū),有著和傳統(tǒng)的南京東路、外灘一帶截然不同的摩登時尚風貌,并在多個領域領一時風氣之先。本書選取該地域的17處街道、建筑、歷史遺跡,包括國際飯店、金門大酒店(原華安大廈)、上海體育大廈(原西僑青年會)、長征醫(yī)院(原寶隆醫(yī)院)、功德林素食處、大光明電影院、上海
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地域符號和文化密碼,滾滾波濤串起了一部上海近代史。作為一條單純的水路,黃浦江在晚清之前是相當寂寞的,但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它擔當起打通東西方文明通道的使命,輸入西方文化和思想、工業(yè)革命成果、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都會的時尚風氣。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上海城市化進程中所產生的現代文明也在此起航,劈
本書303位人物肖像全部是人文學者、社會科學家、作家、藝術家,以年齡為序,最年長者是出生于1892年的朱屺瞻,最年輕的為1938年出生的戴敦邦,作者為每人編寫了生平成就簡介。在步入1990年代之時,作者有感于二十世紀行將結束,為此在上世紀1990年代的8年時間里,專注于對二十世紀學林文壇、碩果僅存的杰出人物進行廣泛考察
用青少年的故事感染青少年,用成長的故事引領成長。本書講述楊槱、王振義、褚君浩、江歡成、陳凱先、張旭、譚蔚泓、朱美芳、朱敏、樊春海等10位院士的成長故事,從中,青少年兒童將了解到不同研究領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優(yōu)秀科學家,年少時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經歷,以及如何樹立遠大志向和理想,從而萌發(fā)科學探索精神,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本書立
理解精神分析的zui佳方式仍然是追溯其起源與發(fā)展。Freud,1923a(1922),《弗洛伊德:全集(德文版)》第十三卷,21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標準版)》第十八卷,235 作為心理治療中zui為歷史悠久、目前(國內)發(fā)展zui成規(guī)模的流派,精神分析以其復雜和深邃而聞名。面對這一學派
本書通過生動的敘述,帶領讀者跨越時空,深入了解那些在人類科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科學巨匠們。這些先驅者憑借其超凡的洞察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了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諸多領域的發(fā)展。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到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再到達爾文、麥克斯韋、普朗克、愛因斯坦等,每位科學家的故事都
與《史記》并稱史學巔峰之作的《資治通鑒》,是重要的中國文化典籍!鞍偌抑v壇”名師、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對這部史學著作做通俗化解讀,通過解說大眾熟悉的人物典故,傳達《資治通鑒》蘊含的古人智慧與處事哲學。作者通過“人生第一課”“成功一定是好的狀態(tài)嗎”“一位強勢母親的悲劇”等12個故事,精辟解讀《資治通鑒》中的人生智慧
綜合考慮中國近代史學相關言說的用語習慣,本書所用“古史”一詞,泛指秦統(tǒng)一六國前的中國歷史。但是,本書并非對“古史”諸問題進行專門研究,而是從20世紀出版或發(fā)表的中國歷史撰述中考察學者對“古史”是如何“敘述”的。各章安排,以中國“古史”建構的具體“問題”(如分期與斷限、“古史”撰述對神話傳說材料的“處置”方式、考古學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