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評論·作家訪談8》是《巴黎評論》數(shù)字編號系列的第8輯,收錄傳奇文學雜志《巴黎評論》對以下15位當代著名作家的長篇訪談:羅伯特·潘·沃倫(《國王的人馬》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發(fā)條橙》作者)、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瓊·狄迪恩、J.
在中國的文化語境里,路從來就是又具體又抽象的。絲綢之路無疑是一條路,但它又絕非一條單一的路。繼《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關注陸上絲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暢想,海上絲綢之路。本書選取歐亞非3大洲15個重要路標,書寫季風潮汐中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以貫穿古今的視野打量海上絲路的形成過程和輻射形態(tài),為一帶一路
AndréWeil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之一,也是最好的數(shù)學史學家之一。Weil的文筆斐然,善于尖銳地表達觀點。我們或許可以說,Weil的舌頭就像一把刺入事物深處的雙刃劍,可能很傷人,但如果有人愿意傾聽并遵循,會發(fā)現(xiàn)Weil所言往往是正確的,而且大有裨益。因此,Weil所寫的數(shù)學、數(shù)學家及其歷史是充滿趣味的;诖,
本書屬于十四五時期國家出版物出版專項規(guī)劃項目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研究文庫。本書整理了近年來活躍在浙江譯壇的重要翻譯家的個人訪談,以開放性的話題和多層次的內容,展現(xiàn)這些翻譯家在浙江開展翻譯工作的經驗及其對翻譯的追求精神。本書由37篇浙江省內翻譯家的訪談構成,這37位代表性翻譯家包括:飛白、朱炯強、郭建中、沈念駒、唐珍、劉
本書為紹興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配套教材,以越地文化為藍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歷史眼光、批判性思維和多元化包容。本書秉持堅持中國道路與堅持胸懷天下有機結合的理念,立足于越地人文經典,涵蓋傳統(tǒng)藝術領域,分為治水文化救世與避世黃酒文化共飲與獨酌越劇文化借鑒與傳承膽劍文化自強與雪恥等專題內容,以此增強讀者對越地文化的自信與熱
李慈銘日記
譜主項蘭生先生,名藻馨,字蘭生,是近代著名的民主愛國人士、教育家、銀行家。1873年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年譜詳細記述了譜主的生平、事跡和思想,包括早年求學,參與創(chuàng)辦《杭州白話報》、浙江安定學堂、浙江興業(yè)銀行等的經過;在浙江高等學堂、大清銀行、中國銀行、浙江興業(yè)銀行、漢冶萍公司等處任職的情況;
本書的編撰,是在杭州孔廟碑林多年孔廟、碑石保護利用和開展第二課堂文創(chuàng)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杭州孔廟碑林管理部門系統(tǒng)梳理了所藏的碑石資源和孔廟資源,以保護為前提,不斷開拓新的利用模式。為更好地貫徹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向廣大中小學生宣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少年兒童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開展,杭州市文物遺產與歷史建
植物分類學是對眾多植物進行分門別類的一門科學,體系很完整,但需要記的知識點很多,需要有較好的記憶力。本書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書寫采集歷程,對每一位科學家的榮譽成就都一一列出,增強了可讀性。同時,讀者通過學習植物分類學家傳記,了解各類植物的學名出處及命名人簡歷,植物的采集過程、采集標本的方法以及前人吃苦耐勞的
金普森,1960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歷史學系,并留校任教,曾擔任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歷史系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歷史學會會長等職。金普森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浙江地方史的研究,數(shù)十年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書即為浙江大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