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蘇州府長洲縣相城里(今蘇州市相城區(qū)陽澄湖鎮(zhèn))人。沈周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是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明中葉吳中文壇首位盟主,吳中四才子同出其門下。本書收錄研究沈周的最新論文十余篇,涉及沈周美術、書法、文學、文獻等多個
本書既記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洛帶鎮(zhèn)的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經濟發(fā)展、社會文化、風土民情等基本鎮(zhèn)情,又依照中國名鎮(zhèn)志文化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突出了洛帶鎮(zhèn)的亮點、特色,設置特色篇目,如旅游文化、洛帶名人、歷史風貌等,地域特色鮮明,時代特色突出,是一部難能可貴的鄉(xiāng)土教材,也為洛帶鎮(zhèn)保留了豐厚的史料。
石龍鎮(zhèn)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東部、東莞市北部。東鄰惠州市博羅縣園洲鎮(zhèn),南與東莞市茶山鎮(zhèn)相連,西靠石碣鎮(zhèn),北與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zhèn)隔東江相望。南距東莞市政府所在地南城15千米!妒堟(zhèn)志》設有千年古鎮(zhèn)嶺南名鎮(zhèn)、基本鎮(zhèn)情、經濟強鎮(zhèn)、軍事重鎮(zhèn)、舉重之鄉(xiāng)、宜居小鎮(zhèn)、文物勝跡、風土民情、人物、大事紀略、附錄等篇目!妒
本書突出作為“經濟強鎮(zhèn)”“粵劇文化”“舞獅文化”等特色。不僅為各級黨政機關、研究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及中外投資者了解、認識、研究長安鎮(zhèn)提供了資料,也對宣傳長安鎮(zhèn)、擴大長安鎮(zhèn)的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價值。
本書設“山水元坑文化名鎮(zhèn)”“基本鎮(zhèn)情”“古鎮(zhèn)保護”“宗族文化”“旅游名勝”“風土民情”“人物”“大事紀略”等篇目,書稿在記述語言及內容、結構方面很好地突出了元坑鎮(zhèn)的“名”和“特”,展現出元坑鎮(zhèn)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色,具有濃厚的閩文化特征,便于讀者全面了解和認識元坑鎮(zhèn),為社會各界和海外人士了解元坑鎮(zhèn)提供了基本資料,也為志書
本書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普及讀物。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卓越的軍事家和優(yōu)秀的軍事思想,如吳起“文德”“武備”相得益彰的理念和“以治為勝”的治軍思想、孫臏“存亡繼絕”“戰(zhàn)勝而強立”的戰(zhàn)爭特識和“天地之間莫貴于人”的戰(zhàn)爭主體意識,還有韓信、衛(wèi)青、諸葛亮、李靖、岳飛、戚繼光、鄭成功、左宗棠等人世罕其匹的軍事謀
本書是周偉民、楊衛(wèi)平撰寫的《風帆歲月——老船長老漁民口述史》的姊妹篇。海南大學周偉民唐玲玲教授工作室田野調查組在2016年至2019年間,從三沙住島漁民、守島基層干部暨瓊海市潭門鎮(zhèn)和長坡鎮(zhèn)深耕南海的近百名老船長老漁民中選取獨具代表性的20余位進行訪談,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海南漁民世世代代耕耘三沙,三沙住島漁民、基層干
本書比較全面地匯集了有關楊子榮烈士的重要歷史文獻和文物資料,選取了前人研究楊子榮英雄事跡有代表性的紀念和考證文章,編入了著者細致嚴謹的考據論述,還原了一個真實、鮮活、生動的英雄人物形象,為研究、宣傳、展示楊子榮英雄事跡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把楊子榮乃至東北剿匪斗爭的研究引向深入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書也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主旋
《廣州大典》是廣州的“根與魂”,承載廣州千年文脈!稄V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載關于廣州乃至廣東的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嶺南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文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哲學、文學、歷史、文獻等學術領域。本集刊希冀可以推進嶺南歷史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編輯出版,深入挖掘嶺南文化的內在價值,為嶺南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做出
廣琺瑯即廣州制作的琺瑯器之簡稱,現泛指廣東制造的金屬胎琺瑯,以銅胎畫琺瑯為主。廣琺瑯作為開海之后傳入中國的西洋技藝,創(chuàng)造性地與中國傳統瓷器技術相結合而發(fā)展出瓷胎、紫砂胎畫琺瑯,見證了宮廷、廣州、景德鎮(zhèn)三地之間人員、技術、原料、藝術風格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