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宗教研究》為集刊,包括理論前沿、經典解讀、歷史鉤沉、田野調查、區(qū)域聚焦五個欄目,對中國本土宗教發(fā)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問題、道教科儀、民間信仰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本輯為第8輯。
全真道創(chuàng)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為中國社會兩大核心道派。學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視角,從多學科維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古時期僧人西行求法活動,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乃至亞洲佛教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亦是近年來興盛的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議題。
《續(xù)嘉興藏》乃接續(xù)《嘉興藏》之作,為佛教古籍整理項目。編纂委員會主任由賢宗法師擔當。賢宗法師是嘉興名剎香海禪寺的住持,同時兼任浙江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抖U林寶訓筆說》三卷,清代智祥著。《禪林寶訓》乃南宋僧凈善重集,內容收錄南岳下十一世黃龍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諸禪師之遺語教訓。《禪林寶訓筆說》為《禪林寶訓》之詳注。本
《預流之學——佛教文獻對勘研究》收錄了作者關于佛教文獻和佛教思想的十三篇論文。全書開篇從漢譯佛經的“中國化”、漢地僧人對經義的誤解和漢藏早期佛教交流等幾方面論述了陳寅恪所作研究在觀點和方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及可借鑒之處。之后便以陳寅恪先生所提倡的“預流之學”,即運用新材料、研究新問題為宗旨,圍繞《無二平等經》《金剛經》《維摩詰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被誤解的佛教、悉達多的苦與自由、“緣起”的世界、生命流轉的秘密、世界是真實的嗎、不二與空、安心之道、誰控制了“我”、心的鍛煉、生死與涅槃,分別從一個佛學的基本觀念或實踐切入,如緣起、無我、禪修等,以此形成一張“游園指南圖”,使讀者能夠迅速地尋找到佛學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這個“思想花園”里值得駐足觀看
《宗教與美國社會》系列叢書出版的主旨是為促進國內學界對美國宗教以及其他相關議題的研究。鑒于宗教在美國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國宗教對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美國社會,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意義。同樣鑒于宗教在美國對外關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國在當前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可以說宗教研究不僅是美國研究,而且是國際關系研究的知識性和學術性
麥克斯·繆勒,一生涉獵廣泛,著述甚豐,《比較神話學》1856年首次發(fā)表在《牛津文集》上,屬于其早期著作。在《比較神話學》中,繆勒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比較了印度、希臘、羅馬、北歐的神話,認為許多神話都有同樣的源頭——古代語言的表達方式。這種語言表達方式對人類和天地萬物一視同仁,以同樣的詞表達他們的行為,構成了種種神話的根
本書是“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神話學文庫”(第三輯)的一種。本書以中華各民族(含周邊游牧人)的傳說祖先、文化英雄的奇異“誕生—死亡—再生”,經受磨煉、考驗,“化身斗法”,以及抗天戰(zhàn)地、創(chuàng)造發(fā)明、殺怪除害、救世濟民的業(yè)跡為樞軸,與世界相關英雄故事初步對較,實證作者提出的“整體對應/多重平行/細節(jié)平行”比較文化
本書是一部古籍整理,也是一部佛教經典著作!睹罘ㄉ徣A經》,簡稱《法華經》。全書正文為原經文,無注解,共七卷二十八品。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之潔白完美。經中用詩、譬喻、象征等多種文學手法“講故事”,表達其主旨思想——“唯談一乘實相之理”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