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譯著精選并譯介了英國著名盎格魯-威爾士詩人吉蓮·克拉克的80首詩歌作品,時間跨度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選自《雪山》(1971)、《日晷》(1978)、《遠鄉(xiāng)來信》(1982)、《詩選》(1985)、《迎進流言蜚語》(1989)、《英國君王的女兒》(1993)、《詩選》(1997)、《五片原野》(1998
本書稿是作者首次嘗試以中文進行創(chuàng)作的成果,是一部關于友情與冒險的青春熱血小說。 命運交織的藍星上,七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組成了逐影小隊,踏上了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冒險之路。十一個國度,十一個寶藏,他們挑戰(zhàn)巨獸,追尋線索,也在一次次生死抉擇中錘煉友情與信念。然而,這并不僅僅是冒險故事,隱藏在任務背后的故事逐漸浮出水面,他們所追
丘東平(1910—1941),原名潭月,字席珍,廣東海豐人,中國“左聯(lián)”早期的軍事文學家、報告文學家和小說家,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戰(zhàn)爭文學的開拓者”。其代表作為《一個連長的戰(zhàn)斗遭遇》《第七連》等近十篇小說和戰(zhàn)地特寫,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意志。本書收錄入了當代研究丘東平的理論文章四十余篇,全書分為“綜合研究”“比較研究”
本書為“新世紀東方區(qū)域文學年譜整理與研究(2000—2020年)”(17ZDA280)項目叢書成果之一,該叢書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穆宏燕教授主持,是第一套系統(tǒng)梳理和研究東方(亞非地區(qū))各國21世紀第一個二十年的文學發(fā)展情況的叢書。叢書共23卷,分為兩個系列,一是區(qū)域國別文學年譜的整理,共計20卷,分別撰寫了東北亞區(qū)域、東南
在東方文學中,越南文學既被可視為東亞文學的一部分,又可視為東南亞文學中不或缺的組成部分。19世紀后半葉,拉丁化拼音越南文開始在越南文學界廣泛使用。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種完完全全脫離了漢字框架的文字,徹底解決了其文字與口語雙軌并行的問題。文字的改變,也使越南文學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斷裂,使其民族文化的延續(xù)與傳承,形成了不可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