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利用傳世文獻、兩周金文資料、戰(zhàn)國簡帛材料,描繪西周、春秋、戰(zhàn)國每一時代宗教信仰的基本內(nèi)容、整體面貌。在此基礎上分條析理由商到西周、歷春秋戰(zhàn)國而至“大一統(tǒng)”國家建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信仰領域的變化,探討天、帝、祖先對于兩周政治文化的影響,考察天、帝、祖先崇拜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遠影響,并指出商、周時期的祖先崇拜對于華夏
《壇經(jīng)》是中國僧人著述中唯一被尊稱為“經(jīng)”的著作,可見其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之高。本書主要以《壇經(jīng)》前后表面文字矛盾為切入點,從頓與漸、不落階級與階級次第、有修與無修、佛性非斷非常與可增可斷、自性凈土與西方凈土五個角度研究其中所蘊含的體用不二中道思想。本書最后從總體上探討了佛教的體用不二思想。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中西文化交流新一頁、皇宮中的洋教士、明清之際的中國文人與傳教士、西方天文化歷算傳入中國、從《山海輿地全圖》到《中國新圖》、窮理學:西洋學問之總匯等。
本書圍繞佛道審美本體論、佛道審美修養(yǎng)論、佛道審美境界論漸次展開,以審美本體論為基礎和出發(fā)點,以審美修養(yǎng)論為中心,以審美境界論為歸宿,構(gòu)筑起佛道美學思想的基本框架。
本書根據(jù)鈴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學講授“禪與日本文化”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系統(tǒng)考察了禪在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性格形塑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立體闡釋了禪的核心特質(zhì)。是讀者理解日本文化、了解禪學不可繞開的重要著作。
《仙佛奇蹤》,又名《月旦堂仙佛奇蹤》,此書于萬歷三十年(1602)寫成,共八卷。明代洪自誠撰。因其多為里巷傳說、世俗之談,故《四庫全書總目》視之為荒怪之談,而附于小說家類之中。內(nèi)有一百多幅人物版畫,頗為精美,有明代徽派版畫風格,對于研究和探討古代哲學和養(yǎng)生有比較重要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圖騰史是人類社會生活史的重要一部分,本書便是一本研究圖騰藝術(shù)的史前藝術(shù)史專著。主要敘述了圖騰制的地理分布、圖騰的文字、圖騰的裝飾、圖騰的雕刻、圖騰的圖畫、圖騰的跳舞、圖騰的音樂等。
山田仁史作為日本民族學泰斗大林太良的弟子以及神話研究的新時代翹楚,這部《新神話學入門》是他向恩師的致敬之作。如果說大林先生的《神話學入門》(1966)扼要地勾勒和構(gòu)建了他心中的神話學學科的框架,是一個人眼中的神話學學科,那么這部《新神話學入門》則更注重呈現(xiàn)經(jīng)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源遠流長而又多姿多彩的各國神話,
本書系一本西方宗教學核心理論的經(jīng)典之作(首次出版于1993年,由耶魯大學出版),通過汲取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神學、宗教研究和傳教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并結(jié)合對不同背景的大量皈信者進行訪談的第一手資料,作者對世界范圍的宗教皈信情況進行了評估和分析。本書研究了不同的皈信研究理論,探討了文化和社會因素在皈信過程中扮
本書是法國著名符號學家格雷馬斯以自己祖籍國立陶宛的神話為題目撰寫的一部符號學研究著作。全書分四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章供應之神:考卡斯和埃特瓦羅斯;第二章命運財富之神:奧斯里內(nèi)和萊瑪;第三章蜜蜂和女性;第四章眾神與節(jié)日。涉及的論述主題有: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神話、作為哲學的神話、作為文化的神話;立陶宛神話問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