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雜交中秈稻高產生理生態(tài)及其調控研究
本書書從區(qū)域和歷史兩條線上探源中華民族與共同繁衍、生長、棲息在黃土高原黃河流域的紅棗之間特定關系;從紅棗文化發(fā)展脈絡和中華民族精神成分來源兩方面梳理紅棗與中華文明之間深厚淵源關系,不僅找到了紅棗作用于人的途徑、式方法,而且還找到了紅棗作用于人形成的結果。酸棗是紅棗的野生種,早在2400萬年前就漫山遍野生長在黃高原黃河流
《吃果:24節(jié)氣時令蔬果趣史》根據24個節(jié)氣分為24個章節(jié),對每個節(jié)氣中選取的數種蔬果進行分類介紹。書稿選取的蔬果均是生活常見且有代表性的品種,介紹的時候采用實物照片搭配手繪效果圖的形式進行展示。文字部分則是對該蔬果的科目、產地、由來,如何挑選、如何清洗、如何食用,以及背后的傳說故事展開介紹。本書的編撰形式區(qū)別于
本書共分8章,包括:大豆資源的研究、大豆品種光合生理生化、大豆品種逆境生理、大豆品種分子生物學、大豆主要生態(tài)性狀遺傳解析、大豆高產栽培生理、大豆分子模塊設計與種質創(chuàng)制、大豆品種改良與培育。
本書介紹了花生的國內外狀況及生物學基礎并詳述適合南方的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充分展示了南方花生高效栽培單項關鍵技術和綜合配套技術的最新成果和進展,對引領和指導花生栽培高產高效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大對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本書結合著者們近20年來的研究成果,全面闡述了該新農藝技術的研究背景、發(fā)展歷程、技術內涵、技術細則及示范推廣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全書共有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紹間套作及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研究背景、發(fā)展歷程與技術內涵;第二章至第七章為玉米-
采棉機駕駛員培訓教材
病蟲草害防治科學與否事關柑橘產業(yè)的經濟效益和橘園綠色生態(tài)。為不斷在提升柑橘產業(yè)綠色發(fā)展,指導柑橘生產主體科學綠色開展柑橘病蟲草害的防控技術。本書編寫人員根據多年從事柑橘病蟲草害防控實際經驗,以“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綠色發(fā)展”的理念,按照農藥使用減量控害要求,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以新趨勢、技術實用、文字通俗易懂、
《水稻主要病蟲草害及綠色防控技術》共提供稻田主要病蟲草害27種,其中病害11種、蟲害8種、草害8種,分種闡述了我市水稻主要病蟲草害的癥狀、為害狀、發(fā)生條件及綠色防控措施,配以原圖,在書的最后附加了《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規(guī)范》地方標準(DB3308T051—2018),可看可學可操作性強,對于有效控制水稻病蟲草的為害
本書內容是在對四川為代表的弱光生態(tài)區(qū)的雜交水稻直播優(yōu)質豐產栽培理論與技術進行系統(tǒng)研究、大量試驗和應用推廣的基礎上的總結和凝煉,為水稻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理論支撐和技術保障。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直播稻優(yōu)質豐產管理技術概況;第二章主要從品種選用的角度明確適宜直播雜交水稻品種優(yōu)質豐產高效共性特征及其生理基礎;第三章主要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