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集。本書為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副院長李新華近十年來創(chuàng)作的大型舞臺劇本選集,共收錄11個劇本,分別為粵劇《風起南粵》《鏡海魂》《東江傳奇》《負重前行》《大吉島的春天》,戲曲《匿名者》,民族歌劇《白石洞會盟》,話劇《向南,向北》,音樂劇《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廣播劇《我在南沙等你》《到橫琴去》,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談和評論文
本書為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刊物《新湘評論》文化品牌欄目“橘子洲頭”作品精選集,該欄目堅持用文藝作品吹響時代前行的號角,刊發(fā)了眾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學精品。全書從該欄目中精選了100余篇散文、隨筆和文藝評論,分為且擂大鼓唱大風、三湘何處不風光、萬家燈火最溫情、人在旅途有所思、文藝銳評挾風雷五個小輯。這些作品有的
《花開的瞬間》收錄了詩人芷菡這幾年寫的詩作,分為6個部分,即“等待初放的喜悅”“春光向著樹梢”“灑落心海的月光”“山翠濕人衣”“在最好的季節(jié)為你寫詩”和“浪花犁過心痕”。“春光向著樹梢”收錄了《借一片葉子降落》《摘下一顆紅豆》等短詩,詩人借草木來書寫四季!按汗庀蛑鴺渖摇笔珍浟硕嗥鑼懹H情的短詩,如《母親回家過年》《一
這是一本講述了在20世紀90年代以總設計師徐亮為代表的貴山航天人在當年紅軍揮灑熱血的地方,以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豪邁的奮斗激情默默奉獻的小說。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形象的刻畫向廣大讀者描繪了航天人在科技研發(fā)中不畏艱難、不求名利,一心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奮斗的故事,反映了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一特定人群的不同經歷、事業(yè)、愛情、人生觀和價
《四棵楊》是一部對社會主義新中國鄉(xiāng)村(1949-1976)生活的全景描述,是一曲百科全書式的中原鄉(xiāng)土之歌。作者通過對一個普通鄉(xiāng)村(四棵楊村)日常生活的白描,相對客觀地陳述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新文化運動(立四新)對幾千年來浸潤于鄉(xiāng)土骨髓的舊文化傳承的蕩滌(破四舊),也描述了眾鄉(xiāng)民對新文化由不理解甚至抗拒到理解并接受的漸變過
這是一部基于歷史背景下的年代小說,展示晚清末年至民國初期約12年間(辛亥革命前后各6年)的上海灘風云,主要講述在列強環(huán)伺、時局動蕩、王朝輪替的大動蕩、大機遇時期,仁人志士如何闖蕩上海灘并在上海灘興辦實業(yè)、締造商會、救亡圖存、相愛相殺的勵志故事。他們在推翻兩千多年來專制帝制的同時,也試圖建立一個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全新體制(
作者為我國詩詞研究名家、文學史家,與劉大杰、賀揚靈并稱“武漢三才子”,與嚴北溟先生并稱“湖南兩才子”,抗日英雄。唐詩研究是古典文學學科中的“顯學”,有著豐厚的歷史積累,20世紀更進入其全面創(chuàng)新的時期。本書作者是我國著名唐詩研究專家,在書中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唐詩,內容包括導言、唐詩的來源及其背境、唐詩時期、唐詩的第二時期、
《論雅俗共賞》最早是由觀察雜志社于1948年上半年出版的,應該是朱自清生前的最后一本書。書中共收文章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談詩歌的,主要是談朗誦詩。先生早年創(chuàng)作新詩,晚年多寫舊體詩,是宋詩一派。但先生一直關注新詩的發(fā)展前景,故晚年常寫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文章。先生對新詩創(chuàng)作者有個基本觀點,即詩歌語言固然應當通俗易懂,明白如話
《唐宋詞格律》是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書詳細講解了唐宋詞中較為常見的百余個詞牌,說明詞牌之來歷及所屬宮調,指出其適宜表達的情感類型,詳析其定格、變格之平仄聲律。對各個詞牌之定格、變革,均列舉傳世名作,以便使人獲得感性認知。因此,本書既為唐宋詞格律之書,也可作為唐宋詞選本來使用。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性,還具
鄭振鐸《民族文話》一書分為三編,收錄鄭振鐸先生《民族文話》《古事新談》《桂公塘》等三部抗戰(zhàn)前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睹褡逦脑挕肥铡吨苊褡宓氖吩姟贰段渫醴ゼq》等15篇先秦故事!豆攀滦抡劇肥24則秦漢故事,以喻戰(zhàn)后民生之事!豆鸸痢肥账钠獨v史小說,包括《桂公塘》《風濤》《毀滅》《黃公俊之后》。這些故事雖然都是歷史題材的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