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是全世界版本最多、印數(shù)最高、傳播最廣和影響最大的典籍。本書兼顧《圣經》的現(xiàn)有編排形式和內在主題發(fā)展,吸收國際學術領域在《圣經》釋經學、考古學、人類學、評斷學和神學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跨出了把《圣經》簡化為信仰典籍的傳統(tǒng)窠臼;復原《圣經》中命運多舛的以色列人面對國際變局時回應何去何從的問題意識,補足《圣經》各卷
《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因主人公為維摩詰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之一。維摩詰是毗耶離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奠中現(xiàn)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該經的主要內容即是他以稱病為由,向釋迦牟尼遣來問病的文殊菩薩、舍利弗等人闡揚大乘佛教的深奧義理。該經著重闡揚了“心凈則佛土凈”、“在入世
在《舍得》中,星云大師繼續(xù)釋發(fā)學識精義,對大眾人生拓展、學業(yè)、事業(yè)、生活及修養(yǎng)心性諸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fā)人在成長成功的過程中把握住自己,沿著精進的方向完善自我,以和諧社會。憑著正念、正勤、正道做人處事,培養(yǎng)自己的耐心、虛心、誠心,妄想煩惱一并拋。無論事業(yè)職場、治家治學、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皆秉心靈之空明,獲自性安詳
《古蘭經注》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沿用了學術界約定俗成的一些譯法,書中所出現(xiàn)的人名、地名和書名與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基本一致,且與阿拉伯原文本的格式保持一致!豆盘m經注》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藏外佛教文獻:第2編(總第15輯)》第十三輯、第十四輯、第十五輯原計劃2009年年底交出版社,2010年3月以前出版。但因我2009年赴英從事半年的敦煌遺書編目、調查,加上其它諸事,耽誤不少時間,以致未能按時交稿,給諸位作者、出版社帶來諸多困擾。在此,我滿懷歉意,向諸位說一聲對不起。下面按照卷末《(藏外佛教文獻)總目
卓新平先生1955年3月生于湖南慈利,土家族人。其的研究領域包括:宗教理論、基督教神學。出版?zhèn)人學術專著12部、主編及合著10余部,發(fā)表論文80余篇。代表著有《宗教起源縱橫談》、《宗教與文化》、《尼布爾》、《世界宗教與宗教學》、《當代西方新教神學》、《當代西方天主教神學》、《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論》、《基督宗教研究》
本書分為社會·生命篇、財富·名利篇、立德·修身篇、修心·養(yǎng)性篇,本書是星云大師六十多年來弘揚佛法以及教化人心吉光片羽的智慧精華。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大夏河的北岸,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1709年,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受青海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察汗丹津之請,返回故里,在此風光宜人之地建寺,經280多年的修建、擴充,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六大學院、四十八座佛殿、五百多座僧院的龐大建筑群,
《凡人可成佛:菩薩五十二位階講記》內容簡介:修行修一念心,這念心就在一個“誠”字。中國古代大學問家,如宋代程朱等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修身,先得要“誠意、正心”,可見“誠”字的重要。修行,是幫助我們從凡夫到菩薩,由菩薩到成佛的過程。菩薩道艱困難行,假使一開頭就缺乏誠意,又談何排除
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由于本書的研究而被西方漢學界譽為中國學研究的“偉大的外行”。在本書中,韋伯對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經濟倫理原則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各個主要方面,并將它們與西歐及其他社會中的類似方面進行比較,同時從“物質”和“觀念”因素方面論述了中國沒有產生資本主義“理性”精神的原因。本書是海外研究中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