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深入有關芭蕾院校和舞團,仔細查閱歷史檔案和報紙、雜志資料,走訪有關當事人(領導成員、編導、教師和演員等),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然后以劇帶史,圍繞一些優(yōu)秀的舞劇,評述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國芭蕾的四個時期萌芽時期(清末1953)、起步時期(19541965)、非常時期(19661976)和繁榮時期(1977200
《舞蹈創(chuàng)作手記》共14章,另外還有前言附錄參考書目后記。該書詳細描述了田露老師在數(shù)十年的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心得與體會,正文中還有對參與表演田露老師創(chuàng)作的舞蹈作品的演員的訪談錄。整本書圍繞著舞蹈編導創(chuàng)作中的要素,如審美、原風格與再風格、形象、符號及符號的意義、意象、形式意味、音樂等展開,詳細闡述了如何在現(xiàn)代舞蹈編導創(chuàng)作中融入傳
本書是1960年北京舞蹈學校中國古典舞教研組集體編著。作為中國古典舞人口中傳說的大綠本,它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通過這本書,當今的中國古典舞人不僅可以看到前輩總結(jié)的訓練體系,而且可以感受到他們嚴謹?shù)闹螌W理念。全書分為五章,分別是腿的基本訓練、腰的基本訓練、技巧動作的訓練、手臂的訓練,以及步法的訓練。
中國音樂史學理論思考與教學研究
本書分為三編,上編覃思與實證,中編音詮與樂析,下編散論。文集收錄了作者在古琴音樂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重點收錄了作者在闡釋學方面的研究文論,從歸結(jié)古琴減字記譜法的本文文本螺旋模式開始聯(lián)系到中國哲學中的述作傳統(tǒng),認識到述作是古琴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理論方面,作者致力于明代琴譜《神奇秘譜》的研究、挖掘、整理,用
本書為北京舞蹈學院70周年校慶系列叢書,2024年是北京舞蹈學院建院70周年,也是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體系創(chuàng)建70年。作為原創(chuàng)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體系的北京舞蹈學院,首要任務就是堅守、傳承好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體系,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研究、發(fā)展。本書將中國古典舞動作術語重新整理,運用影像拍攝,呈現(xiàn)每一個標準動作,特別是技術
本書由王士魁主編,徐天祥副主編。文集共收錄中國音樂學院自建校以來近90位正式在編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聲樂論文,其中既有前輩先賢,又有中流砥柱,也有青年一輩的后學英才。既涵蓋了老中青幾代學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教學的發(fā)展歷程,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本稿件是著名服裝設計師韓春啟經(jīng)過多年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后的成果,對于戲劇界、舞蹈界后備力量的培養(yǎng),以及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和實踐都能夠起到較強的指導作用。稿件圖片較多,均為作者本人以往設計的線描圖,部分為單純黑白的速寫,部分加以顏色的潤色,又通過部分文字介紹了作者本人關于舞蹈與戲劇在人物動態(tài)上的學術認識。
《20世紀中國書法名家·李剛田》收錄了當代著名藝術家李剛田的部分書法、篆刻作品以及他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解和感悟。李剛田的書法作品,以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展現(xiàn)了他在書法領域的深厚造詣。他的篆刻作品,刀法嫻熟,線條流暢,既有傳統(tǒng)的韻味,又有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