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論宗得名于龍樹造的《中論》《十二門論》和他的弟子提婆造的《百論》三部經典,到隋唐吉藏(549~623)時正式創(chuàng)立,對天臺、華嚴、唯識、凈土等八大宗都有影響,龍樹也被稱之為“八宗之祖”!度撟跍\說》是一本三論宗方面的通俗讀本,所涉知識內容較多,易于理解和學習。
《中國蒙古學文庫:清代蒙古寺廟管理體制研究》內容由前言、正文八章、結束語、參考文獻等組成。清代蒙古寺院管理體制的總體結構大致由內外兩大部分構成,寺院內部管理體制體現(xiàn)在寺院的組織管理機制。其中包括寺院內部喇嘛等級管理制度與寺院執(zhí)事喇嘛組成的“朝干對會”、通過學部(達場)的組織形式建立起來的喇嘛學制、學位的管理制度和寺院對
《中古上清經行為詞新質研究》由周作明編著!吨泄派锨褰浶袨樵~新質研究》簡介:傳世的道教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思想上的變遷,也反映了漢語變化發(fā)展的某些事實。東晉南朝江東地區(qū)上清派所積累的經典——上清經,也是了解此期漢語面貌的重要資料,其中蘊藏的最基本詞匯信息有待發(fā)掘,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十分有限。從傳世的上清經中選擇了時
東漢佛道文獻詞匯研究是漢語詞匯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稏|漢佛道文獻詞匯新質研究》全面考察了東漢佛經道經的詞匯情況,以意義為單位,對詞匯中的新質作了詳盡的調查和陳述,并進行分析。包括4757條新質和141條同形附目。本書主要篇目為:一、緒論;二、名物篇;三、行為篇;四、性狀篇;五、東漢佛道文獻詞匯新質分析。本書由俞理明,
您知道么,持久心情低落,容易導致抑郁。食欲差,情緒波動大,愛生悶氣,難以入眠和平靜下來,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莫名沮喪悲傷,覺得人生沒有任何意義,這些都是抑郁的表現(xiàn),如果不及時調理情緒,就會影響工作、生活、家庭和感情,還會導致身體越來越差,甚至一步一步走向極端。這時候不妨讀一讀被譽為“治愈系佛法寶典”的《六祖壇經》:這
圣潔是基督教救贖的目標,基督徒被稱為義,是為了成為圣潔。萊爾主教在《基督教經典譯叢:圣潔》中指出了各種對于圣潔的錯誤理解,并闡述了圣潔的本質和成圣的道路。《基督教經典譯叢:圣潔》繼承了奧古斯丁主義的圣潔傳統(tǒng),是論述圣潔主題的最經典著作之一。萊爾的思想對于當代著名的神學家巴刻(J.I.Packer)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痘
《的故事》是世界上流傳范圍廣、對人類影響大的一部書,它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石,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語言寫成,卻極其貫通;它不是單純的文學書、哲學書或歷史書,但它卻是很多文學作品的源泉,并被哲學家不斷地引用和討論,它對猶太古史的詳盡記載也遠遠超過其他民族的古史書。而《的故事》原典的莊嚴肅
佛稱覺悟,以覺悟大千世界因緣和合而生,而破除人相、我相、眾生相為追求。這是擺脫了世俗世界的羈絆,進至超現(xiàn)實的涅槃境界,即神圣的境界。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交融滲透,既保持了神圣的超過性質,又同世俗的社會生活保持了密切的聯(lián)系。佛教的人世轉向,神圣和世俗的相輔相成,造就了當代人間佛教、生活禪的興起。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梁啟超說:“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他甚至認為:“舍己救人之大業(yè),唯佛教足以當之!比藗儗Ψ鸾唐毡榇嬖谡`解,其根源極為復雜。概括起來說,可分為人為因素和客觀因素。人為因素在此暫且擱置不論,而客觀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經典的規(guī)模太龐大了,龐大到令人生畏的地步。基于這種現(xiàn)狀,《佛典之語
迦才與善導大師為同時代人,著有《凈土論》三卷,認為西方掙土同時兼具法、報、化三土,超出三界,其說與天臺四種凈土之說相通。對于《觀經》九品往生者修行之位,認為隋代慧遠法師判位太高,與經義不符,而以上品下生、中品下生為歸依三寶、持戒向善之凡夫,下輩三品則為造惡凡夫,臨終發(fā)菩提心,正念相續(xù),而得往生。但其判位仍較善導《觀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