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低幼的適合親子閱讀的有趣的圖畫書,《稀奇古怪的理發(fā)師》主要講述了一位稀奇古怪的理發(fā)師,可以剪出各種各樣的發(fā)型,每個發(fā)型都稀奇古怪。小朋友們也迫不及待地期待他的創(chuàng)意,最后他們對自己的發(fā)型十分滿意。一次稀奇古怪的理發(fā),隱藏了無限想象和創(chuàng)意。咦?我們的理發(fā)師去哪里了?故事講究敘事節(jié)奏,在起承轉合中讓小讀者哈哈大笑,輕
本書深入研究了晚清至20世紀中國文學的變革歷程,聚焦于文學與印刷技術變革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推動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轉型。作者詳細分析了從手工雕版到石印、鉛印的技術轉變如何影響文學生產,催生新文化市場和讀者群體,進而加速文學作品的傳播與普及,促進了文學與思想的現代化。書中不僅探討了晚清“崇實”思潮與印刷文化的關系,
古人所謂“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詩外,還籠統(tǒng)地包含了七言轉韻律體、七言一韻新體、七言拗體三大類。有鑒于此,本書特將以上四類研究對象合稱為“傳統(tǒng)七古”,而有別于“真正的七古”。本書大量運用統(tǒng)計分析和羅列舉證兩種方法,對傳統(tǒng)七古的體制及其演變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觀照,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種體制要素的分類、發(fā)
《當代電視精選集》精選2013——2023年期間在《當代電視》發(fā)表的電視與網絡視聽藝術理論評論文章。精選集分為上下兩集,每集約40萬字,共約80萬字。每集50篇,共100篇!懂敶娨暰x集》旨在進一步推介電視與網絡視聽藝術理論評論優(yōu)秀成果,弘揚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方向導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理論聯系實際的
該書稿講述了山東子弟魏遠征在北京守備旅即將退役之時,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也為了延續(xù)自己的當兵夢,來到新疆中蘇邊境進行戍邊放牧。他和他的戰(zhàn)友光榮的完成了“三代”任務,后來他所在的兵二連撤銷,但魏遠征舍不得離開那片草原,更舍不得為了守護邊境線而犧牲的戀人與同志,為了堅守自己的初衷與使命,毅然留了下來,一個人在邊境線進行巡
該項目為文化潤疆就慶祝兵團成立70周年與兵團文聯、兵團出版社合作出版項目之一。本書通過谷家三代人的人生際遇,展現了新疆兵團70年的變化與發(fā)展!哆|闊》跳出了傳統(tǒng)的敘述模式,沒有刻意追求所謂的宏大敘事,以三代人的青春歲月為基點,折射出時代的變遷。語言樸素自然,人物刻畫真實生動。非線性文本結構,使整部作品的節(jié)奏明快自如。書
此書稿是大系出版工程成果、是大系文庫系列圖書之一。本卷收錄山東地區(qū)菏澤、濟寧、泰安3市范圍內流行的山東梆子、棗梆、平調、柳子戲、大弦子戲5個劇種的部分民間小戲劇本約129個,其中很多作品來自20世紀50年代山東戲曲工作者通過各地民間藝人的口述,采集記錄下的手抄本,還有一些是后代戲曲工作者們以同樣的方式所作的拾遺補充。全
本書以1981年至2020年間作家王安憶在法語世界的翻譯和接受情況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比較文學和接受理論的研究視角,分析新時期以來王安憶作品走向法語世界的完整軌跡。本書分為上下兩部。上部梳理四十年間中法兩國圍繞王安憶展開的一系列譯事活動,討論出發(fā)語文化主動輸出與目的語文化主動發(fā)掘兩種模式下,譯介行為的不同形態(tài)和得失區(qū)別,
這是一套適合中國小學生的課后通識科普讀物。它緊密依托全球通識教育體系,圍繞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這三大核心領域,涵蓋哲學、中國史、人類史、文學、藝術、民俗、文物、考古、社會、職業(yè)規(guī)劃、生活常識、財商教育、人文地理、生物學、物理學、化學以及科技發(fā)明與生命科學等細分學科,系統(tǒng)地構建了一個完整且多元化的知識架構。旨在培
當下,地龍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本書以“龍”為題,精選十三篇中國當代幻想文學佳作,從生物、數學、物理等多維度重塑龍的形象,并追溯其文化內涵的時代演變。內容融合科技與人文,想象瑰麗且不失現實關懷,展現龍世界與時俱進的多元魅力。特邀青年科幻作家慕明作序,深析中國幻想文學與龍的不解之緣。全書既是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