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搜集弘一法師書信的,是法師的摯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書簡》第一輯,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遠處異國的道侶性愿法師把弘一寫給他和幾個人的一部分書信真跡編輯出版,共約一百通,書名仍為《晚晴山房書簡》;其三是1961年,由新加坡廣洽法師施資,豐子愷先生編輯出版的《弘一大師遺墨》,收入書
中古時期,隨著佛教的發(fā)展,佛教寺院經濟也經歷了一個歷史變遷的過程。作為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佛教寺院經濟在中古時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同當時國家政權、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著復雜的糾葛和互動關系。因此,圍繞佛教寺院經濟的發(fā)展變遷,從寺院經濟自身經濟活動及其與中古傳統(tǒng)社會國家政權、經濟制度、社會輿論等方面的互動來考察,能使我
《全真學案(第二輯):呂洞賓學案》主要內容包括:《金丹詩訣》、《純陽真人渾成集》、《修真十書·鍾呂傅道集》、《道樞》、《黃帝陰符經集解》(節(jié)錄)、《修煉大丹要旨》(節(jié)錄)、《諸家神品丹法》(節(jié)錄)、《諸真內丹集要》(節(jié)錄)、《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窖頭坯歌》等。
《太清:中國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煉丹術》嘗試理清中國煉丹術的起源,以及煉丹術和存思在道教自我修煉實踐中的相互作用,書中的注意力并沒有放在外丹的化學性方面,而是其宗教及儀式層面,這個嶄新的視角會對國內學術界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啟發(fā)作用。《太清:中國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煉丹術》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白化文文集:漢化佛教法器與服飾》的主要內容包括:鳴器、“莊嚴”和莊嚴具、供具、漢化佛教僧人法服與常服和隨身具,等等。
《宗教社會學--彼得·貝格爾讀本》為美國著名宗教社會學家彼得·貝格爾的全球首本學術文集。文章由兩位主編魏德東、鐘智鋒精心挑選,由貝格爾親自審定,并撰寫了中文自序。本選集系統(tǒng)呈現(xiàn)貝格爾在知識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文化與經濟發(fā)展和應用社會學等四個領域的*重要的學術貢獻。貝格爾的論述具有全球視野,不僅討論了歐美的宗教變遷,還討
本書是錢文忠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的《玄奘西游記》同名書籍。此次成書,在保留該電視節(jié)目整體內容的基礎上,還根據(jù)錢文忠先生的演講提綱稿增添未有機會展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中的精彩內容,使得全書內容更為全面與準確,同時文字上也進行了潤色。本書是一部信、達、雅的作品,作者嚴按照歷史事實構架全書,沒有絲毫的虛構編造,在編輯過程中對文
《人觀身份與意義: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儀式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為慶生祈福而舉辦的誕生禮——“打喜”儀式為研究對象,描述和分析儀式過程的展演、時間空間的擇定以及行為與語言的藝術,立足于“人觀”的立場,將“打喜”儀式還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進行考察和理解,探究“打喜”儀式中社會關系建構和成員身份確立的動力機制和運行
本書編纂的是有關阿彌陀佛的民間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思想積極,包含了傳統(tǒng)的勸善利他精神,又具有較強的民間傳說色彩。內容脫胎自《佛說阿彌陀經》等古籍,通過梳理故事脈絡,加入今人豐富的想象,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并使文字通俗化,成為一部現(xiàn)代特色的宗教文化故事,適合各種教育水平的讀者閱讀。
金鬘疏(藏文 套裝上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