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國化是中國佛教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思想體系,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本文選擇了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11個個案,其時間范圍,從南梁時期達摩祖師來中國創(chuàng)立中土禪宗,到現(xiàn)代太虛法師、趙樸初先生等人創(chuàng)立“人間佛教”,前后大約1500多年。本書以佛教中國化為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公開發(fā)行圖書選題目錄中)《普陀學刊》為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組織的以佛學研究為主體的專業(yè)性學術論文匯編!镀胀訉W刊》第十三輯分為特稿、佛教思想研究、律宗研究、寺廟研究、儀式研究、佛教中國化研究、佛教文獻及文獻學研究、現(xiàn)代佛教教育研究等專題,共收入十二篇文章,既有對佛教經(jīng)典與思想的研究,也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8月份圖書備案目錄中)本書全面系統(tǒng)記述泰州光孝寺自東晉義熙建寺以來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以“詳古略今,詳遠略近”為則,所記事件截至2016年。體裁以志為主,述、記、傳、圖(照片)、表、錄、注諸體并用。共設九章,涉及光孝寺歷史沿革、梵宇規(guī)制、名僧護法、文物典藏、詩文對聯(lián)、大事記略、軼事舊聞、外集文存、
本刊先后推出了《云南宗教研究·“一帶一路”與宗教文化交流》《云南宗教研究·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區(qū)建設研究》《云南宗教研究·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宗教文化交流》,在學界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也激勵了本刊繼續(xù)努力推進工作。當前這部《云南宗教研究:云南宗教文化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即是“三個定位”系列中的第三部,本書邀約國內(nèi)外對宗教工作、宗
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佛學典籍的文獻考證之作,是國家社科2014年項目,現(xiàn)已結(jié)項!夺屖狭肥俏宕鷷r期編纂的最早的一部具有辭典性質(zhì)的佛教大型類書。但此書自宋以來一直傳本較少,并早已失傳。日本東福寺藏有日僧圓爾辨圓從南宋攜回日本的宋刻本,是迄今所知現(xiàn)存最早的該書的刻本,而國內(nèi)只有民國《普慧藏》據(jù)日藏本出版的鉛印本。由于
該書結(jié)合敦煌漢藏文獻和傳世典籍,首次對《瑜伽師地論》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大系統(tǒng)中的傳承、發(fā)展及其演變過程等進行了比較研究,較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吐蕃時期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面貌、特征及其成就。該書對敦煌佛典漢藏對照文獻P.3301(P.t.1261)號和P.t.1257號兩份文書產(chǎn)生的背景、年代、相關人物事跡
本書屬于給兒童的人文類讀物,主要講解了中國神話。這本書不是單純地“講”故事,而是從神話故事入手,帶孩子系統(tǒng)地了解文化背后的文明源頭。對于歷史的時間跨度和一些抽象概念,低齡兒童很難理解。而神話具有強大的故事張力,適合學齡前兒童和低年級學生學習,學習神話和民間故事相當于在進入正式的歷史學習之前,先打下一個基礎。這本《給孩子
本書屬于給兒童的人文類讀物,主要講解了西方神話。神話是一切文學和文化的源頭,也是系統(tǒng)學習歷史之前的先導課程。對于歷史的時間跨度和一些抽象概念,低齡兒童很難理解。而神話具有強大的故事張力,適合學齡前兒童和低年級學生學習,學習神話和民間故事相當于在進入正式的歷史學習之前,先打下一個基礎。這本《給孩子的神話通識課》一共有50
《金陵大報恩寺史料選輯》的史料分類基本借鑒《金陵大報恩寺塔志》,分為寺院興廢、高僧大德、名家詩文、逸聞雜記、考古發(fā)掘史料和外國史料六個部分。《金陵大報恩寺史料選輯》輯錄的是為《折疑梵剎志》《金陵大報恩寺塔志》二書未收錄,而能反映南京大報恩寺史上某個時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時代的重要變革,或其對各個時代政治、宗教、社會、文化等
《太平經(jīng)》又稱《太平清領書》,是中國道教早期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短浇(jīng)》內(nèi)容博大,涉及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短浇(jīng)》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對道教思想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是漢末太平道的主要經(jīng)典,被視為傳達天命的讖書,構成道經(jīng)三洞四輔中的太平部,輯入歷代道藏!短浇(jīng)》之作,其初衷是為了表達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