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的宗教研究》是《全球視域下的宗教研究論叢》(之四),是一部從“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來審視宗教及其他非傳統(tǒng)安全因素影響當前國際關系、全球治理、地緣政治、各國政治和外交、族群關系、周邊安全尤其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青年學者的論文集。該書分為宗教與周邊安全、“一帶一路”與國家安全、宗教融合與本土化
編者認為,佛法僧三寶是佛教的基石,佛寶在其中為首、為本、為導,經(jīng)中謂“法根、法眼、法依”,佛弟子無不尊為佛教的根本導師。在經(jīng)論中對佛陀及其身土有深淺不同的諸多開顯與說明,但都以其為教理與修行開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但近現(xiàn)代以來,隨著文化的多元化和世俗化,在對佛教中佛陀觀有深入研究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種種誤讀。為此,《佛教義學研
本書為圣經(jīng)文學研究系列叢書,13輯之前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本書是河南大學文學院圣經(jīng)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對圣經(jīng)從文學角度進行的純學術研究,本書跳出了宗教性,不涉及信仰,以純文學的視角來研究,本輯特設“使徒保羅研究”專欄,意在推動學術界和讀書界對于保羅的深度理解和認知。其中首篇論文圍繞著保羅的代表作《羅馬書》,引介西方經(jīng)
《安士全書》是清朝昆山玉峰周安士居士所著,印光大師稱其為“善世第一奇書”,并將其列入蘇州弘化社常備流通書籍。全書共分《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萬善先資》《欲海回狂》《西歸直指》四部,約六十萬字,其中匯集了很多的歷史故事,深刻詮釋了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栋彩咳珪繁徽J為是準佛經(jīng),融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為一體,自成書以
本書是一本關于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佛陀的圣跡旅游書,文字通俗簡易,圖文并茂。作者到印度、尼泊爾等地旅游考察,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撰述:佛陀的出生之地——藍毗尼園,成道之地——菩提迦耶,初轉(zhuǎn)法輪之地——鹿野苑,弘法之地——王舍城竹園精舍、舍衛(wèi)城祗園、毗舍離庵摩羅園,以及涅粲之地——拘尸那迦。作者拍攝上千多張照片,從中選擇上百張
《第十屆靈隱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紀念皎然法師誕辰1300周年學術研討會》是“紀念皎然法師誕辰1300周年和道標法師誕辰1280周年”論文集,收集論文28篇,緊緊圍繞皎然、道標二法師為中心,對其生平行狀、名號法脈、佛學思想、詩文美學、交游著述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二法師雖然在唐代詩壇較為著名,但生平事跡缺很模糊,本書在此方面
本書包含《西山論叢》第一集與第二集,第一集是巨贊法師誕辰10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第二集是東盟佛教與“一帶一路”論壇論文集。兩集論文集都收錄了參會的相關領域研究學者研究論文二三十余篇,且其中很多文章水平較高,對廣西的佛教文化以及巨贊法師的佛學思想、對當?shù)匾约爸袊鸾贪l(fā)展的貢獻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關于廣西佛教在新時代的
本書系北京西黃寺主持的第五屆黃寺論壇的論文集結(jié)。圍繞論壇主題“從寺廟建筑看佛教中國化”,共收錄學術論文近四十篇,具體主要是從漢傳、藏傳佛教各寺廟建筑藝術尤其是藏佛佛教寺廟——黃寺出發(fā),來闡述佛教中國化在中國的演進歷程、具體表現(xiàn)與深刻內(nèi)涵,凝聚推動中國化的交流與共識,作出符合時代進行要求的闡釋。本論文集史料新穎,圖文并茂
《天臺宗“十乘觀法”思想研究》是圍繞天臺宗十乘觀法思想而展開的止觀理論研究。本書第一章首先對天臺的教觀背景加以介紹,并對十乘觀法在藏、通、別三教中的運用作簡要論述,以有助于增進圓教下十乘觀法運用的理解。第二章對十乘觀法的修行形式和方便前行也進行了梳理,四種三昧是十乘觀法修習的形式規(guī)定,“大開圓解”和“二十五方便”是十法
《中國佛教社會工作研究:基于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本土經(jīng)驗》主要是對中國佛教歷史實踐和哲學教義的文獻梳理和現(xiàn)代詮釋,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無論對于社會工作在中國的本土化發(fā)展還是佛教弘法形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都有著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