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卡爾·馬克思、恩斯特·德朗克、威廉·李卜克內西等人寫給恩格斯的書信選編成冊,共計50篇,時間跨度從1845年至1872年,長達27年之久。 書中大部分為恩格斯的朋友、戰(zhàn)友、同事寫給他的書信。這些信件不僅生動展現了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和革命實踐,而且具有較大的文獻價值和史料價值。
本書將海爾曼·艾韋貝克、羅蘭特·丹尼爾斯、約瑟夫·魏德邁等人寫給馬克思的書信選編成冊,共計191篇,時間跨度從1844年至1873年,長達29年之久。 書中大部分為馬克思青年時期在共產主義同盟中的朋友、戰(zhàn)友、同事寫給他的書信。這些信件既是研究共產主義同盟歷史的寶貴資料,同時也是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文獻。
本書既是作者研究團隊十多年的持續(xù)性研究成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yè)的強國戰(zhàn)略路徑研究”(項目批準號:17ZD140)的總結性匯報。全書立足于全球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大背景,跟蹤美歐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yè)最新研究,參照并改進了國際通行研究方法,通過構建我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yè)
2021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開啟之年。2021年《廣西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報告》的主題是對廣西民族地區(qū)“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fā)展進行回顧、總結,并對“十四五”發(fā)展進行展望。我們希望這既是對廣西民族地區(qū)和民族發(fā)展的一種真實記錄,又能對民族工作起到決策參考作用,同時對民族發(fā)展的學術研究也有所裨益。
《知識產權通識教程》從云南(昆明)知識產權轉化中的供需矛盾明顯,轉化率低與有效知識產權供給不足并存;已建有專利轉化信息網絡平臺,但由于轉化標的特殊性,網上發(fā)布信息不能滿足一對一交易模式下各方對知識產權信息的需求等特殊情況出發(fā),從知識產權概論開始,分別介紹了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保護的傳統三大組成部分
《勞動法學》(第六版)作為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的教材用書,全面系統介紹了勞動法學基本原理、勞動實體法律制度和勞動程序法律制度,文字簡練,體例清晰,內容豐富。 本教材在闡述勞動法學理論的同時,積極反映勞動立法的最新變化,注重勞動法律的實際應用。為培養(yǎng)學生法律應用能力,除每章案例分析、思考題之外,特別使用二維碼形式,設置“法規(guī)
專利訴訟是我國知識產權司法實踐中非常重要的一類訴訟,對于企業(yè)非常重要。本書聚焦中國專利訴訟,主要研究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確權行政訴訟和侵權訴訟,是一個專題式的研究。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共八章,研究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確權行政訴訟,涉及八個專題:專利行政訴訟概述、專利復審程序的司法審查、專利無效宣告程序的司法審
本書是對技術調查官“蘇州模式”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階段性總結,其從技術調查官的機制建設、選任模式、人才培養(yǎng)、管理使用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并給出了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及實踐經驗,為知識產權技術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為不斷健全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服務創(chuàng)新經濟發(fā)展貢獻了新智慧、新力量,極具原創(chuàng)性、前沿性、
本書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歷史為研究對象,通過具體歷史案例的分析,揭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經驗與智慧,以期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該書分為政治與政黨;經濟與社會;文化篇三大板塊,共計14個專題,分別為“治國必先治黨”“協商民主的優(yōu)勢”“為什么要依法治國”“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歐洲左翼執(zhí)政黨治理舉措及其借鑒”“中國
本書大量利用中外交涉文件及各租界的土地章程、工部局年報等檔案,訂正了迄今在租界研究中存在的差錯,并增加了原書中內容單薄的有關租界法制、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內容。全書列十三個專題,內容之廣泛,囊括了當今租界研究的各項關注,既陳述“理亂興亡”,如各地租界的開辟、擴展、興衰,以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相互間的沖撞、相持、匯合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