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植根于深厚的廣州歷史文獻,以近代廣州城市史研究為核心,上溯下延,連通古今,力求不拘于模式,不囿于成見,嚴謹治學與新銳探索相結合,以深功夫、大視野、多角度書寫活著的、流動的歷史,在深研近代廣州政治、經濟、文化之宏大敘事的同時,關注與城市律動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民間記憶、影像尋蹤等微觀歷史,立體呈現廣州城市歷史,傳承、
本書承接《宋徽宗時代》前兩卷內容,以獨特的歷史視角搭配引人入勝的內容,向讀者展示了宋徽宗時代的悲歡離合與興衰風云。作者將人生比作道路,在這條路上,有人駟馬高車,有人蹇驢瘦馬。有人閑庭信步,有人行色匆匆。而在路的盡頭,才會發(fā)現人生的起伏不過一時浮云,時代浪潮下誰又能從心所欲。文中全面描寫了大宋聯金抗遼的史實,重塑了宋徽宗
本書分上下兩卷,收入勞除先生的作品146篇,全部文章在大陸第一次結集出版,主要分為九個部分,包括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問題、上古史及相關問題、秦漢史及相關問題、邊疆史與中外關系史、思想與宗教、文字與文學、藝術與博物、自述與懷人、書信及其他,每部分文章基本按邏輯和時間先后順序編排。
《中國歷史文摘》為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創(chuàng)辦的學術文摘,每年一卷。本卷主要從2021年出版的相關史學期刊、高校學報以及綜合類期刊中,精選對中國史各時段、各領域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創(chuàng)新見解的精品力作,從整體上反映一年來中國史研究在基本理論與基本問題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現中國史研究的走向與前沿趨勢,旨為推動當前中國史研究的縱深發(fā)展和
《清史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是一本面向海內外的清史研究學術論文集刊,創(chuàng)辦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書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歷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學術史論的研究文章;既收錄有關清代傳統(tǒng)文化的博學鴻詞科研究,也收
本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中國古代史名詞,內容包括:通論、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明清8部分,共3576條。這些名詞是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以及新聞出版等部門應遵照使用的中國古代史規(guī)范名詞。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隨后就推行了包括設立資政院在內的一系列籌備措施。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代議機構,資政院是清末預備立憲的重要組成部分!顿Y政院議場會議速記錄》是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1911年9月24日—1912年1月11日)42次全體大會的會議原始速記錄,沒有任何刪節(jié),是研究晚清資政院重要的原始資料。
東固革命根據地斗爭史
《清稗類鈔》是關于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作者為掌故大家,從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報章、說部中,廣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類鈔》體例,編輯而成。記事上起順治、康熙,下迄光緒、宣統(tǒng)。全書分92類,13500余條。書中涉及內容極其廣泛,舉凡軍國大事、典章制度、社會經濟、學術文化、名臣碩儒、疾病災害、盜賊流氓、民情風
本書通過探究漢書學在宋元時期發(fā)展的社會基礎,考察這一時期漢書學研究專書的基本情況,發(fā)掘散見于各類歷史資料中的漢書學內容,以對宋元漢書學的面貌、發(fā)展、特點進行綜合研究。在中國古代史學史上,《漢書》具有重要地位!稘h書》記載詳盡,多用古字,故自其刊行起,就不斷有學者對《漢書》注音、釋義。至隋唐時期,許多以治《漢書》而聞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