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講述故事”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寫作手法,圍繞地下交通斗爭,緊貼事實經(jīng)緯,以眾多由頭串連全書篇章脈絡,堅持“以事見人,以人敘事”,全景地展現(xiàn)錯綜復雜危機四伏的紅色斗爭驚險場景。具體內容包括:國民革命星火燎原中共瓊崖旗幟飄揚;腥風血雨陰霾籠罩地下交通適時而生;博南山上堅立大旗馮公坊里群情激蕩;瓊崖地委點睛布局秘密通道
本書以六朝時期的江蘇地域歷史與文化為研究對象,采用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政權交替、行政建置、思想宗教、史學目錄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方面來展現(xiàn)江蘇地域內的歷史文化風貌。
本書從府志纂修和價值比較、彰德府政區(qū)調整與地方社會、府縣同城與地方治理、明清災疫應對和方志教化功能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明清兩代安陽地方的政治、軍事、水利、災疫應對和儒學教育等內容。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xù)出版的叢書,現(xiàn)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fā)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回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是可看、可讀的歷史讀本。本輯《老照片》中首次披露了收藏家鄒德懷收藏的一本日本家庭相冊,講述了梅艷芳、華羅庚的故事,展示了上
本書主要講述公元前632年-前574年的歷史。內容包括: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26年:巨頭的輝煌與謝幕;公元前625年-公元前614年:勛貴宗族利益爭斗;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8年:楚王北進問鼎中原;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6年:晉楚爭霸的新格局;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74年:烽火之中
本書內容包括五章: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60年,夾縫小國百計周旋;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50年,同盟內訌齊晉爭鋒;公元前549年-公元前545年,和平思潮席卷南北;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40年,劃時代的軍事變革;公元前539年-公元前534年,多國改革持續(xù)深入。
本書是作者2005年以來多次前往甘肅、寧夏等地“西游”,考察河西走廊一帶文化遺址和博物館文物后的學術思考。以閱讀山川大地這部大書的經(jīng)驗重新進入歷史,理解古人用漢字書寫的小書,是作者探討“西部神話”問題的方法起點。作者以長期田野考察中獲得的直觀感悟推進其所倡導的“四重證據(jù)法”,帶領讀者進入無文字時代的西部文化大傳統(tǒng)與神話
本書運用了大量的傳世文獻及考古資料,系統(tǒng)論述了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的歷史面貌,社會發(fā)展變化,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遺存等內容。資料翔實,論證嚴密,圖文并茂,向我們全面展現(xiàn)了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的狀況,是了解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社會的重要窗囗。
本書共十五卷,按帝王廟號進行分卷,從“宋太祖”開卷,每卷一個主題,首尾完整,內容獨立。串聯(lián)大宋王朝從盛到衰的時間軸線,以宋史做基礎,但又不拘泥在兩宋三百年間,從各個朝代興衰來分析歷史時、品論帝王將相各式人物。如王夫之贊賞宋太祖“簡、慈、儉”的治國之道,又有對趙普、秦檜等人的獨到評論,思想深刻。
本書上限為明景泰六年(1455)壽寧建縣之時,下限截至2021年。反映平溪鎮(zhèn)域內的自然、經(jīng)濟、政治、文化、軍事、人文等諸方面的歷史與現(xiàn)狀。內容涉及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居民人口、村莊概況、政治經(jīng)濟、各業(yè)物產(chǎn)、交通水利、教育衛(wèi)生、文化藝術、軍事民政、民俗信仰、詩文著述、方言傳說、諸多人物乃至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