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馭倭錄(四)》為《皇明馭倭錄》第四集,輯卷八至卷九附略二卷寄語略一卷!痘拭黢S倭錄》明代王士騏撰,九卷附略二卷寄語略一卷,明萬歷刻本!痘拭黢S倭錄》全書采用編年體,前九卷輯錄了洪武二年(1369)到隆慶六年(1572)有關倭寇的詔令、奏議、記事等。嘉靖朝尤為詳細。而附略卷一則是輯錄了《后漢書》、《三國志·魏書》、
《星槎勝覽校注》馮承鈞1938年著,分前后兩集,商務印書館本!缎情秳儆[》原為明代費信撰。費信曾以通事(翻譯)之職,于永樂七年(1409年)、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1431年)四次隨鄭和等出使海外諸國。該書即其采輯二十余年歷覽風土人物,圖寫而成,約成書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紀錄下西洋時所見所聞各國風土人情凡四十四
《西洋番國志》明代鞏珍撰,不分卷,清彭氏知圣道齋抄本。此書是最早記錄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文獻之一,成書于明宣德九年(1434),記述了明宣德八年(1433)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經(jīng)過。書中記錄了鄭和船隊此行經(jīng)過的二十個西洋國家,對途中的山川形勢、人物風俗、物產(chǎn)氣候等,都一一作了忠實而詳盡的記錄,還收錄了明永樂十八年(1420)
《星槎勝覽》原本已經(jīng)后人多改動,曾經(jīng)就有昆山周復俊“稍加刪析,錄一凈本,六梅齋中”。刪析本文字雅潔,分成四卷,此次影印本就是四卷本。此書為明代記述15世紀中外交通的史籍,是研究明代鄭和下西洋相關不可或缺的史料文獻,對于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跺膭儆[》中記載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錫蘭山
隋唐社會宏大的格局、開放的氣勢為歷朝歷代無法比擬,是我國從分裂到統(tǒng)一直至全面繁榮的時期。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中統(tǒng)一時間長,并且國力強盛的朝代之一,安定和富庶是大唐盛世的標簽,大唐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天地。隋則是唐崛起的前奏,開皇之治天下興盛,大業(yè)之年天下動亂,隋朝兩代皇帝的統(tǒng)治堪稱冰火兩重天。唐朝之后
本書從漢末的宦官、黃巾講到三國的戰(zhàn)事、曹操等人的評定,糾正漢末三國的歷史謬誤,借助史事闡發(fā)事理。并且區(qū)分了真實的三國與“演義”中的三國人物、事件、戰(zhàn)爭及地理環(huán)境:赤壁之戰(zhàn)的真相、司馬氏的興亡、董卓如何擾亂朝綱、曹操勢力怎樣興起等。本書是呂思勉著作中頗為少見的文史普及讀物,行文親切樸實,頗為口語化,卻又不失嚴謹。書中引用
《兩晉南北朝史》為呂思勉四部斷代史中的第三本,本次編排,分為上下兩冊,共計128萬余字。本書上下冊分別為縱向的歷史事件和橫向的專門史講述。上冊包括這一時期各個朝代和王國的興亂衰亡、遠交近攻,下冊分論兩晉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生活、社會結構、文化學術、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全景呈現(xiàn)了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畫卷。本次出版,參考了上海
《秦漢史》為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四部斷代史”之一。本書上承《先秦史》,下接《兩晉南北朝史》,全書共二十章近70萬字,上部分講王朝興衰,朝代更迭,下部分專門將秦漢時期社會經(jīng)濟、文化宗教等。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也是他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華的學術成就。該書寫于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呂先生對其也頗為重視,屢次修訂。該書分十五專題論述先秦歷史,所引資料從神話傳說至考古資料,皆有引述,甚為詳贍。
本書內(nèi)容包括: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結論等六篇,行文白話,易讀易解,簡明扼要,敘述具體,少概括之辭。全面梳理了自上古時代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歷史。是一本堪稱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中國通史普及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