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翔實地記錄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70年發(fā)展壯大的奮斗歷程。主要內容包括:檔案接收與征集、檔案保管、檔案整理、檔案編目、檔案價值鑒定、開放利用、文獻編纂與研究、期刊編輯工作、保護技術、信息化建設、全國民國檔案資料目錄的采集管理和資源共享建設等。
本書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調查,分析建設東盟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必要性、目標、原則,提出構建東盟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并從資源保障、服務保障及建設機制三方面探討建設東盟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方法,從而形成東盟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整體建設方案;豐富了我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的理論內涵,對我國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
中日詞匯交流古已有之,進入近代,中日詞匯交流更加頻繁。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日語借詞進入漢語系統(tǒng)并逐漸發(fā)展和普及起來。其中,受眾較廣的《新青年》為日語借詞研究提供了必不可缺的研究資料,成為研究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的最好媒介。本書共分八章,對《新青年》中的日語借詞進行了系統(tǒng)性調查,根據考察結果得出本書研究的主要結論,并為
本書屬于計算機網絡方面的著作。由緒論、復雜網絡簡介、復雜網絡演化模型、基于節(jié)點吸引力的復雜網絡演化模型、網絡輿論傳播簡介、網絡輿論傳播演化模型、基于復雜網絡的謠言傳播模型、網絡輿論節(jié)點重要性評估、基于深度學習的網絡謠言早期檢測分類和傳播預測研究、總結和展望等部分組成。全書以復雜網絡演化和網絡輿論傳播為研究對象,分析復雜
《2019年檔案學學科發(fā)展研究報告》分為總述、分述和專述三個部分,共12章?偸鰹榈谝徽拢环质鲇芍W文獻數據庫科技信息類目下,檔案及博物館子類,檔案學、檔案事業(yè)小類下的檔案學、檔案管理、檔案整理與出版、各類型檔案、建筑和設備、世界各國檔案事業(yè)、中國檔案事業(yè)七個固定分類各成一章;專述由檔案館、機構改革、事業(yè)單位、檔案法制
本報告以年度為單位,對2018年度檔案學文獻分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分析、詞頻分析、關鍵詞共現分析和綜述分析。報告分為總述、分述和專述三個部分,共12章。總述為第一章;分述由知網文獻數據庫科技信息類目下,檔案及博物館子類,檔案學、檔案事業(yè)小類下的檔案學、檔案管理、收集和整理保管和利用公布出版、各類型檔案、建筑和設備、世界
本書是由蘇州博物館組織編寫的文博文集,收入20余篇論文,分為考古與文物研究、歷史與文獻研究、吳地工藝研究、吳門畫派研究、博物館學研究五個專輯,以涉及蘇州地方文物、考古、歷史、文獻和美術等方面的論文為主,旁及其他地域,內容豐富,觀點新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翱脊排c文物研究”專輯有考古發(fā)掘簡報,有文物考古方面的研究性論文
《年鑒》作為一部緊扣市場脈搏、深具現實意義的行業(yè)工具書,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時刻以行業(yè)記錄者、思考者的敏銳視角觀察中國以及全球文物藝術市場的變化,并不斷對《年鑒》做出內容上的調整擴充,精益求精,對其思想深度不斷開拓提升!吨袊詹嘏馁u年鑒2020》基本沿用了上一年的編寫體例,撰寫視角有所創(chuàng)新,更加開放,在側重市場研究的基
《大公報》于1902年6月17日由文人英斂之創(chuàng)刊于天津,1948年1月15日,津版《大公報》宣布?。作為國內唯一一份具有百年歷史的中文報紙,《大公報》不僅見證了中國百年間所經歷的歷史滄桑,更見證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戲劇戲曲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本書主要是以1902—1949年出版的《大公報》為媒介,重點關注這一時期京津地區(qū)
本書共六輯,內容包括:科學管理與大學出版社治理、編輯專業(yè)能力建設與大學出版社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與大學出版社治理、圖書教材出版與大學出版社治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建設與大學出版社治理、精品力作與延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