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五部隊,又名北ZN防疫給水部,1938年建立于北平,是侵華日軍在中國建立的五支準備和實施細菌戰(zhàn)的特種部隊之一。本書共三冊收錄了一八五五部隊編成命令、建制機構、人員履歷、各支部分布情況,以及其從事的與細菌戰(zhàn)有關的檔案文獻。文獻來源為2005年至今的日本公開解密的文獻檔案(全部檔案已進入公共版權領域),另有一部分是侵
《特別移送檔案文獻集》共3冊為關東憲兵隊、分隊、分遣隊留存和記錄的原始文件,現(xiàn)存黑龍江省檔案館,共計一千余頁,全部使用日語書寫,記錄了被送往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凍傷、毒氣等人體實驗的受害者的相關信息、移送記錄等,是證明侵華日軍憲兵隊、警察局、保安局、特務機構等同七三一部隊秘密勾結、共同犯罪、準備和實施人體實驗的重要文件
本書由李伯重先生歷史研究論文代表作品、回憶文章和治學訪談集成。所選的研究論文是李伯重先生早年初入學界的作品,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他勤勉治學的真實寫照。作者治學早期關注唐史領域,對唐代奴婢階層和社會等級劃分進行了嚴謹?shù)目加,還原出唐代社會階層的一個面相。作者在追憶文章中回顧了自己半個多世紀前的求學歷程,早年艱辛坎坷中父親的
本書為李伯重先生關于中國史上的重要問題的研究文章與對國外中國史學者的譯文結集,內(nèi)容包括我國明清時期的土地制度、民間的契約形態(tài)及效力、均田令中農(nóng)民授田、中國水轉大紡車與英國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的比較、中國quan國市場的形成、媽祖形象的轉變、quan球史視野中的永歷政權西遷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等。問題雖各有論述,但都無一
本書是中國經(jīng)濟史學家李伯重先生近年來所作的學術講演、書序和書評的合集,quan書貫穿著對中國歷史研究新視野、新發(fā)展、新動向的思考與探討。講演部分所論及的內(nèi)容,時間涵蓋了明清至現(xiàn)當代的中國歷史,內(nèi)容涉及軍事、技術、經(jīng)濟、工業(yè)革命等各個方面,貫通諸多學科。研究視角則從環(huán)境史、quan球史、經(jīng)濟史等方面切入,精辟分析學術和時
該書是中華鳳文化研究書系中的一種。本書以服飾為切入點,詳細論述了服飾的經(jīng)典元素鳳形象的變化,或矯健多姿、或飄逸窈窕、或絢麗多彩、或清麗優(yōu)雅。從宮廷服飾、民間服飾、婚儀服飾、少數(shù)名族服飾中展現(xiàn)鳳在社會中擔任的職能,探討鳳的文化內(nèi)涵,揭示鳳吉祥、和美、奮進的文化精髓,強調(diào)鳳依然活躍在當今服飾時尚舞臺上,鳳既能植根中華文化沃
《(光緒)諸暨縣志》六十卷首一卷,光緒三十四年(1908)修,宣統(tǒng)二年(1910刻本。清陳遹聲修,清蔣鴻藻纂輯。書前有金壇馮煦序,卷一圖七幅。卷二至卷四為建置,卷六至卷十二為山水,卷十三為水利,卷十四為學校,卷十五為兵備,卷十六為田賦,卷十七為風俗,卷十八為災異,卷十九、二〇為物產(chǎn),卷二十一至二十三為名宦,卷二十四至二
《宋代文化研究》是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1991年5月,因編纂國家jiaowei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規(guī)劃項目《全宋文》的工作需要,在曾棗莊、劉琳先生的主持下,作為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叢刊第五十三輯正式創(chuàng)刊發(fā)行。自第二輯起,改為以年刊方式發(fā)行,先后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巴蜀書社
《江南文化研究》是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的學術集刊,是以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依托,以弘揚和傳播江南文化為己任,傾力拓展江南文化研究領域,集中呈現(xiàn)最新研究成果的學術創(chuàng)新平臺。集刊設有江南文學與藝術、江南學術與文獻、江南城市與社會、江南形象與傳播等專欄。本輯共收錄學術論文16篇。
《資治通鑒臣光曰輯存》自《資治通鑒》中輯出臣光曰即司馬光之史論119則,鮮明反映出司馬光的史學見解以及政治見解!顿Y治通鑒目錄》為司馬光在主持撰寫《資治通鑒》的同時,仿《史記》年表之體例而獨自撰寫的一部著作。以年為經(jīng),以事為緯,以表格的形式簡明扼要地記敘了《資治通鑒》所記載的1362年間的歷史,可以視作《資治通鑒》的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