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研究目前還是一個冷門科目,而族群認同則是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世系譜牒與族群認同》作者從張全海博士自己參與修譜活動的經歷出發(fā),經過多年的學術思考,將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加以審視,為譜牒學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閾。作者以民族(滿洲)、宗族(義門陳氏)和移民(古代中國向朝鮮半島的移民)三個族群作為研究對象,考察了世系譜牒在族群認同過程中的角色問題。                            
		
	
《世系譜牒與族群認同》就是張全海博士體力和智力結晶,文中只是選取了民族(滿洲)、宗族(義門陳氏)和移民(古代中國向朝鮮半島的移民)三個族群作為研究對象,來考察世系譜牒在族群認同過程中的角色問題。盡管如此,大家仍然可以從作者雄厚的文化底蘊、熟練的文字處理和規(guī)范的文獻使用中領略到中國學術的希望。
                                                                                                                                        張全海,男,1973年生于安徽省懷寧縣,本科畢業(yè)于安徽大學歷史系,后在中學當過老師,碩士畢業(yè)后在企業(yè)工作,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工作。喜歡探秘獵奇,愛好傳統文化,在中國武術史、武科考試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自1997年始執(zhí)筆續(xù)修本族宗譜之后,一直關注譜牒之學。                            
                                                                        1  緒論:集十年之功匯成一帙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概念的界定與研究現狀評述
  1.3 研究方法與論文框架
  1.4 創(chuàng)新、不足與展望
2  世系譜牒與民族認同的建構——以滿洲(族)為例
  2.1 背景:華夷之辨與大一統
    2.1.1 閻崇年的案例
    2.1.2 雍正與《大義覺迷錄》
  2.2 過程:祖源傳說與譜系的構建
    2.2.1 族源傳說的編織
    2.2.2 滿洲譜系的構建
  2.3 變遷:從滿洲到滿族
    2.3.1 滿洲認同的危機
    2.3.2 譜牒在民族認同重建過程中的角色                                                                                        
1  緒論:集十年之功匯成一帙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概念的界定與研究現狀評述
  1.3 研究方法與論文框架
  1.4 創(chuàng)新、不足與展望
2  世系譜牒與民族認同的建構——以滿洲(族)為例
  2.1 背景:華夷之辨與大一統
    2.1.1 閻崇年的案例
    2.1.2 雍正與《大義覺迷錄》
  2.2 過程:祖源傳說與譜系的構建
    2.2.1 族源傳說的編織
    2.2.2 滿洲譜系的構建
  2.3 變遷:從滿洲到滿族
    2.3.1 滿洲認同的危機
    2.3.2 譜牒在民族認同重建過程中的角色
3  族譜:維系宗族認同的根脈——義門陳氏的千年實踐
  3.1 累世同居共財的義門宗族
    3.1.1 宋代義門宗族簡況
    3.1.2 宋代學者們的探索
  3.2 江州義門陳氏的同居共爨與“奉文改譜”
    3.2.1 義門陳氏及其族譜
    3.2.2 “奉文改譜”的困惑
  3.3 “奉詔分莊”與族裔認同歷程
    3.3.1 “奉詔分莊”的經過
    3.3.2 義門族裔的認同歷程
4  移民,尋根,修譜——朝鮮半島的“游子情”
  4.1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中國移民
  4.2 移民及其后裔的懷祖、尋根與修譜
    4.2.1 移民們追懷祖先譜系
    4.2.2 移民后裔的尋根與修譜
  4.3 韓籍華裔的尋根之旅
    4.3.1 韓籍華裔的現代尋根之旅
    4.3.2 譜牒之于移民心理認同價值的浮現
5  余論:譜牒還有什么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