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論證輔助軟件,與文字處理軟件協(xié)助書寫處理及格式化文本類似,論證輔助軟件能協(xié)助論辯任務的完成。如它能對論證組織、論證可視化和論證評價給予幫助。全書關注于可廢止論證。論證是可廢止的,其可能發(fā)生于因進一步的論證而使得結論被回撤時。而本書以法律為應用領域,其中論證可廢止性普遍存在且往往至關重要。
作者采用跨學科方法,書中涉及人工智能、法學理論和論證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對于那些興趣旨在可廢止論證、法律推理和論證輔助軟件的人而言有一定意義。
全書結合具體實例來反映理論,這為研究人員與法律從業(yè)者提供了關于當前研究現(xiàn)狀的有趣展望。
本書是由熊明輝教授主編的“當代西方法律邏輯經(jīng)典譯叢”之一。計算機能用來支持涉及論證的各種任務,而那些用來輔助論證任務的計算機程序被稱為論證助手,通常被用于組織、可視化和評價論證。本書從可廢止論證理論出發(fā),著眼于解決法律中的某些問題,結合人工智能的處理方式建構了各種模型,而這一有效的問題研究方式已成為人工智能與法研究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與法的研究已是當今國際上法哲學與社會哲學領域的前沿問題。而該方向的研究在我國尚且處于空白階段,本書的引入將填補我國這個領域的空缺,同時也會促使我國法律邏輯的研究同國際前沿接軌。
人工智能與法的研究已成為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一個非常有影響的領域,現(xiàn)已設有專門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法協(xié)會(IAAIL),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人工智能與法國際學術會議,更有諸如“人工智能與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等國際性雜志。然而,國內(nèi)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尤其是關于模型的建構幾乎是一片空白,主要原因是作為法律、邏輯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研究彼此脫節(jié)片面而缺乏交互。本主題的引入將極大的推動相關領域的交叉研究使之更趨于國際前沿化。
【作者簡介】
巴特·維赫雅,男,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人工智能與認知工程研究所、數(shù)學與自然科學院終身講師及研究員。其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獲得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論證與法的研究。著有《規(guī)則、理由、論證:論證與擊敗的形式研究》(Rules, Reasons, Arguments: Formal Studies of Argumentation and Defeat)等。2012年任第四屆論證計算模型國際會議(COMMA)程序委員會主席,2013年任第十四屆國際人工智能與法會議(ICAIL)程序委員會主席,F(xiàn)為國際人工智能與法協(xié)會(IAAIL)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論證計算模型系列國際會議成員。
【譯者簡介】
周兀,女,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博士生,師從熊明輝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邏輯、人工智能與法。已在學術刊物《哲學動態(tài)》上發(fā)表論文“如何進行法律論證邏輯建!。
出版說明 5
總序 6
譯者引言 7
PREFACE TO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8
中文版序言 11
英文版序言 13
第 1 章
導 言 17
1.1 論證助手 17
1.2 法律領域的可廢止論證 18
1.3 理論構建與法律案例適用 19
1.4 從自動推理到論證輔助:人工智能視角 20
1.5 試驗性論證助手:ARGUE!和ARGUMED系列 21
1.6 相關研究 22
1.7 事例:嚴重身體傷害案例 23
第 2 章
首個原型: ARGUE! 25
2.1 論證理論 25
2.2 嚴重身體傷害事例 27
2.3 程序設計 28
第 3 章
自然化之改進:ARGUMED 2.0 31
3.1 論證理論 31
3.1.1 理由、結論、例外 31
3.1.2 依據(jù) 32
3.1.3 證成 34
3.2 嚴重身體傷害事例 38
3.3 程序設計 40
3.3.1 活動 40
3.3.2 視圖 42
3.3.3 算法 43
3.4 用戶評價 44
第 4 章
邏輯擴充:基于DEFLOG的ARGUMED 3.0 45
4.1 論證理論 45
4.1.1 論辯性論證的結構 45
4.1.2 論辯性論證之評價 47
4.1.3 論證可何時結束 49
4.1.4 DEFLOG:初步證成假定理論 50
4.2 嚴重身體傷害事例 52
4.3 程序設計 54
4.4 用戶評價 57
第 5 章
論證助手與論證調(diào)停者之比較 59
5.1 BELVEDERE 59
5.2 CONVINCE ME 60
5.3 知識整合環(huán)境中的SENSEMAKER 62
5.4 REASON!ABLE 63
5.5 ROOM 5 66
5.6 ZENO和HERMES 66
5.7 概況與比較 67
第 6 章
可廢止論證理論 70
6.1 圖爾敏的論證圖式 70
6.1.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71
6.1.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72
6.1.3 論證評價 72
6.1.4 理論構建 72
6.2 瑞特的缺省推理邏輯 73
6.2.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73
6.2.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73
6.2.3 論證評價 74
6.2.4 理論構建 74
6.3 普洛克的反駁擊敗理由和底切擊敗理由 74
6.3.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74
6.3.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75
6.3.3 論證評價 75
6.3.4 理論構建 76
6.4 弗雷斯維克的抽象論證系統(tǒng) 77
6.4.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77
6.4.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78
6.4.3 論證評價 78
6.4.4 理論構建 78
6.5 普拉肯與沙托爾的獲勝策略 79
6.5.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79
6.5.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79
6.5.3 論證評價 79
6.5.4 理論構建 80
6.6 董番明的論證可達集 80
6.6.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80
6.6.2 關涉依據(jù)的論證 80
6.6.3 論證評價 80
6.6.4 理論構建 81
6.7 CUMULA的廣義擊敗關系 81
6.7.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81
6.7.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81
6.7.3 論證評價 81
6.7.4 理論構建 82
6.8 基于理由的邏輯 82
6.8.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82
6.8.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82
6.8.3 論證評價 82
6.8.4 理論構建 82
6.9 ARGUE!、ARGUMED 2.0和ARGUMED 3.0
83
6.9.1 關涉支持與反對的論爭 83
6.9.2 關涉依據(jù)的論爭 83
6.9.3 論證評價 83
6.9.4 理論構建 84
第 7 章
論證助手:結論與前景 85
7.1 ARGUE!、ARGUMED 2.0和ARGUMED 3.0之概況 85
7.2 貢獻與結論 86
7.3 未來的研究與前景 87
附錄A ARGUMED 2.0的測試協(xié)議(翻譯摘錄) 88
附錄B 衍生:論辯性邏輯DEFLOG
91
B.1 論辯地證成論證 91
B.2 擴充的存在與多重性 92
B.3 董番明的論證框架及可達性 94
參考文獻 96
網(wǎng)頁地址 103
索
引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