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說,“此印存版本頗多,似系以墨拓散頁供朋友索取所致。”故同名《削觚廬印譜》者,內容各異,相同者甚少。本書所據(jù)底本為童衍方先生所藏四冊本,以及楊廣泰先生所藏二冊本兩種,共計八冊,現(xiàn)合輯為四冊。此中甚多印作為未見以往出版著錄的新資料,不論從資料角度還是從欣賞角度都具有出版價值。
本書內容包括包括開啟海派話劇之門--新劇、上,F(xiàn)代話劇雛形--愛美的戲劇、開展劇場藝術--上,F(xiàn)代話劇的成熟、榮登娛樂消費榜首--異常繁榮的話劇商業(yè)演出、回歸常態(tài)--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上海話劇、海派話劇的另一翼--被稱為“改良文明戲”的通俗話劇,此外,還附錄了“從上海出發(fā)--抗敵演劇隊的遺珍”,反映了“中國劇作者協(xié)會”和“抗
本書內容源自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平板向度:從紙面到虛擬的視覺藝術”,從繪畫與平板電子媒介的藝術交融性出發(fā),對現(xiàn)階段平板繪本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進行全面的梳理總結,通過呈現(xiàn)國內外平板繪本的主流作品進而開啟電子媒介在藝術領域的開放性交流,致力于進一步激發(fā)平板媒介在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的新思路、新可能。通過展覽和本書的出版啟動“平板夢
本書為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向平湖市博物館捐贈的1000枚古代封泥圖錄,這批古封泥來自戰(zhàn)國秦漢時期,囊括了封泥各個重要時期的代表性品類。如:東周時期的“市”“篤”內容,是研究中國先秦市場、商品貿(mào)易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它反映了以農(nóng)為本的中國古代經(jīng)濟當中還有著商業(yè)的活躍和市場的繁榮;秦泥封帶“璽”“印”等專稱字的資料,劃分出
2021年,在建黨百年華誕之際,著名科學家、書法家謝和平院士,筆名二步山人,將建黨100周年的七一獻詞以書法作品形式展現(xiàn),為建黨百年獻上一份特別禮物。作品采用中國傳統(tǒng)宣紙,以書法長卷的形式呈現(xiàn)。書法長卷總長達31.9米,筆墨流轉,字里行間,充分表達出對黨的忠誠與對祖國的熱愛。 這份特別的紀念建黨百年的藝術作品,一氣呵
為紀念國畫研究會成立95周年,廣州藝術博物院邀請廣東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提供藏品,舉辦了本次展覽。本次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題為“畫興有道”,展出國畫研究會成員獨立完成的作品,呈現(xiàn)的是他們的個人風格與成就。第二部分題為“璧合無間”,展出國畫研究會成員的合作作品,讓觀眾深入了解他們
黃般若,少年時代受潘達微、黃少梅等前輩影響開始習畫,以花鳥、人物最為擅長,對現(xiàn)代廣東美術影響深遠。在黃般若誕辰120周年之際,廣州藝術博物院以此為契機,精選各館收藏的黃般若繪畫及其舊藏之名家作品等舉辦本次展覽。本書將遴選本次展覽中的精品制作,收集成冊,希望借此與觀眾一起緬懷這位20世紀廣東繪畫大家,重溫20世紀廣東美術
本書為汪經(jīng)昌手抄昆曲曲譜,由其學生陳安娜女士編輯整理。收錄了汪經(jīng)昌先生抄錄的十五出折子戲曲譜,有《琵琶記》《還魂記》《西廂記》《長生殿》《漁家樂》《孽海記》等名劇名段。另外還收錄了汪經(jīng)昌先生撰寫的《吳梅生平及學術研究》,以及為《蓬瀛曲集》作的序。
《顏真卿李玄靖碑》,唐大歷十二年(777)五月刻,顏真卿撰書,吳崇休鐫,記錄了茅山第十三代宗師、“天下道學之宗”李玄靖(683-769)的事跡。碑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四面刻?瑫,前后各十九行,兩側各四行,行三十九字,近一千七百余字。宋紹興七年(1137)為大風折斷,損字數(shù)十個,后經(jīng)霅溪沈作舟扶起。明嘉靖三年(15
《20世紀中國畫研究》是對20世紀中國畫的全面呈現(xiàn),既有宏觀的史論研究,又有深入的個案探討,既有縱向的歷史梳理,又有橫向的對時代的整體把握,提出了諸多新的學術觀點。本書展現(xiàn)了20世紀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巨大成就,揭示了20世紀中國畫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20世紀中國畫的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與獨特的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