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止觀美術館(ZhiguanMuseumofFineArt)所藏七件藏傳佛教藏品的研究論文結(jié)集成書,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這七件藏品的特殊學術和藝術價值。藏品包括造像和唐卡,時代為11世紀至18世紀,,其涵蓋了藏傳佛教藝術史的三個主要方向,即印度與喜馬拉雅藝術對
本書以書畫為特色,以酒瓶為載體,畫在酒上,酒融畫中,酒畫交融,畫酒一體。旨在禮贊悠久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稱頌博大的中國酒文化。
本書前十卷是啟功先生的文集,后十卷是啟功先生的書畫集。市場部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在后續(xù)的銷售中,許多讀者更傾向于啟功先生的書畫部分。本套叢書,從全集中的書畫部分,精心挑選400幅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啟功先生書畫成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書集中收錄了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目前在職的36位專任教師的作品,涉及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書法、篆刻等。它們形式不一,風格多樣,特色鮮明,工筆、寫意、水墨、設色兼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這些作品或來自他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或為寫生作品,或為專門的創(chuàng)作作品,體現(xiàn)了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師的整體水平。同時,書中附有
本書本次活動邀請到了17名中意兩國藝術家來溫共同參與為期10天的藝術展覽、實地寫生、學術交流和講座等系列活動,通過人員往來和專業(yè)層面的交流探討,為中意兩國文化藝術機構(gòu)、院校、藝術家及業(yè)界人士提供更多相互啟迪與深人合作的機會。
本書是關于桐鄉(xiāng)歷代先賢書法、篆刻作品的專題著作。桐鄉(xiāng)書法有著數(shù)百年的歷史積淀。一直以來,對于桐鄉(xiāng)書法名人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和挖掘,相關部門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性的整理、匯編。本次《桐鄉(xiāng)歷代書法篆刻圖錄》比較客觀而全面地彌補這一空白。桐鄉(xiāng)地處江南富庶之地,特別是明清以來吳越及滬上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桐鄉(xiāng)正處在吳越、滬杭文化交流的通
瑪麗蓮《藝術史》享譽世界,為全球高校推崇的藝術史通識教材,據(jù)哥倫比亞大學的開放課程大綱項目(OpenSyllabus:Explorer)提取全球大學課程大綱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本書作為參考書目出現(xiàn)1745次。作者瑪麗蓮·斯托克斯塔德為藝術史學者、教育家、策展人,曾任美國高校藝術協(xié)會主席、國際中世紀藝術中心主席,
本書精選院藏黃牧甫名作166方,其中除早期摹仿前賢印風之外,絕大多數(shù)是印風成熟期且在“印外求印”思想指導下以宏博的視野擷取各類金石文字,并融合在黃牧甫個性印風創(chuàng)作之中的珍品。
本書精選院藏吳昌碩名作136方,涵蓋其創(chuàng)作早、中、晚期。
本書精選院藏趙之謙名作103方,從中可探知趙之謙篆刻實踐歷程。本書所收錄的這批印章,據(jù)君匋先生所記,1930年首聞天津有此藏印,1952年不意在滬見到這批印的無款印譜,1955年方與鑒家朱詠葵同去天津得見,雪窗摩挲,愛不忍釋,直至1956年除夕前方成功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