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賜直隸諸臣法書》,原題“恩賜直隸文武大小諸臣御制法書”,八卷,凡38帖。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滴跞拍曛了氖昵昂,康熙皇帝為治理河患,興修水利,在幾次南巡中臨寫唐太宗、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諸帖,分別賜與以直隸巡撫李光地為首的直隸大小文武官員二十八人。后刻有李光地、朝琦刻帖并敬呈康熙帝御覽
《欽定夢墨樓法帖》清康雍時期書法家陳奕禧所做。陳奕禧在清康雍時期書法上的地位及其影響頗為顯赫,有“用筆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當代,海內翕然”之譽,人們以其香泉之號將其書體稱為“香泉體”!秹裟珮欠ㄌ窞殛愞褥T帖之一種,帖名取自陳奕禧的藏書處“夢墨樓”。由于陳奕禧在清康雍時期的影響,再加之過去與胤禛的交往,所以清雍正
本書是清代畫冊。作者張寶好游山水與作畫,遍訪前人遺跡,以次臨摹,《泛槎圖》即是他一生遍游華夏名山大川的圖記,前后共得六集,收圖103幅。書中有其所邀名家題跋題詠,共三百余篇為本書增色不少,本書不僅僅是板畫圖籍,也是可以玩賞各種書法的一部叢帖。
本輯《唯美》的主題為風格,圍繞文學藝術中的風格問題展開探討,全書共收錄了50多位當代知名藝術家、文學家的文字及藝術作品,主要分為五個欄目:觀點,該欄目包含徐累、金宇澄、隋建國、韓東等11位藝術家、文學家、學者的作品,從每位作者個人的創(chuàng)作經驗或是研究對象出發(fā),對文學藝術中的風格做出自己的定義與闡釋。藝術家,該欄目包含馬巖
本書分《文獻集》《作品集》上下篇,總結了貴州版畫100年的發(fā)展歷史。重點展現(xiàn)了貴州版畫各歷史階段的突出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貴州美術現(xiàn)象、版畫教育、采訪記錄等內容,是貴州省內第一本系統(tǒng)梳理、總結、展示貴州版畫100年來發(fā)展歷史和成就的圖書。貴州版畫有著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在20世紀80年代新中國版畫史上的第二個創(chuàng)
本書根據(jù)社會背景的變遷及其對戲劇領域的影響,劃分為四個歷史階段,起訖時間分別為“1949-1962”“1963-1976”“1977-1999”“2000-2018”。
《中國音樂大典·音像編》是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大典系列的一部分,計劃收錄約16萬筆傳統(tǒng)音樂作品的音像信息,并將其基本信息編目成冊。傳統(tǒng)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叢書將按照傳統(tǒng)音樂的音樂形態(tài)特點,分成戲曲、民歌、曲藝、舞蹈音樂、器樂和儀式音樂六卷。本叢書音像信息的搜集不僅涵蓋了過
本書是一部以海洋和海洋生物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集,匯集了攝影師岳鴻軍多年來拍攝的優(yōu)秀海洋攝影作品,在向讀者展現(xiàn)神奇而美麗的海洋世界的同時,也是為了喚起公眾保護海洋生態(tài)的意識,促進人與海洋生物和諧相處。本書收入了水下攝影師岳鴻軍拍攝于水下的攝影作品。
河南大調曲子起源于明清俗曲,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民間曲種之一。它不僅在樂制體系、音樂風格以及審美觀念方面有其獨特的一面,還因其所保留的大量曲牌,堪稱研究中國古代曲藝史和音樂史的“活化石”。作為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項目,對河南大調曲子進行搶救、匯編、整理出版,是扎根民間挖掘民間文化資源,也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