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蒙古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蒙古族刺繡傳承人口述史(上下)》書稿內容主要為作者團隊歷經5年多的時間,在中國范圍內,走訪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qū)的多個旗、縣、市區(qū),對蒙古刺繡現狀進行了調研,采訪記錄了240多名旗級、盟(市)級、自治區(qū)級蒙古刺繡傳承人、刺繡藝人。書中有傳承人的照片
本書為畫冊類圖書。此書收錄了作者近些年的國畫作品420余幅,作品全部為山水畫,作者畫藝精湛,刻畫細膩,藝術地展示出山水的秀美。作者用色最突出的特點是紅色。紅色在中國是喜慶吉祥的象征,作者把紅色作為繪畫的總基調有自己的審美趣味,同時也符合中國文化的訴求,這是難能可貴的。作者的繪畫功底異常深厚,既有傳統(tǒng)的技法又融入個人的體
本書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萬伊精選編撰,耗時多年寫就,力圖以清晰、簡潔的文字,傳神地講述明代的中國繪畫。本書提綱挈領地分析了中國明代繪畫藝術整體的發(fā)展脈絡、風格特征,脈絡清晰地介紹畫家與作品。本書繪畫部分按照作者順序,精選挑選了100多幅繪畫作品,盡收中國傳世名畫,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等類型,每一時代每位畫家的代表性作
本書以敦煌的歷史背景和故事為主線,通過藝術家們的臨摹作品,梳理壁畫背后的故事,以壁畫作品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將畫冊與科普相結合,展現一個全貌的敦煌。這樣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強當代人對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賦予敦煌壁畫全新的生命力。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飼虎圖》、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圖》、莫高窟220窟《觀無量壽經變》、
本書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博士石涵精選編撰,耗時多年寫就,力圖以清晰、簡潔的文字,傳神地講述清代的中國繪畫。本書提綱挈領地分析了中國清代繪畫藝術整體的發(fā)展脈絡、風格特征,脈絡清晰地介紹畫家與作品。本書繪畫部分按照作者順序,精選挑選了100多張繪畫作品,盡收中國傳世名畫,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等類型,每一時代每位畫
周瑛瑾為現代意象浪漫主義畫家,受齊白石、李可染等的繪畫影響,取法傳統(tǒng)中國哲學“天人合一”“自然”“無為而有為”的思想,又不循傳統(tǒng),作品思想上提出“應形象物”,與幾千年“應物象形”相對應,將中國傳統(tǒng)水墨的筆、墨、色在宣紙上交互相生中探索了一種繪畫的新語言,采用了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中國水墨畫的一貫表現形式,從
本書收錄李瑞中國畫作品70余幅。李瑞現任長沙畫院副院長,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xié)會會員。吳悅石先生入室弟子。李瑞是青年花鳥畫家中的翹楚者,李瑞是詩意生活的繪就者,李瑞是師古人師造化的踐行者。在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上,李瑞既擅長工筆又兼寫意,在秩序的嚴整中有著蕭散之氣。李瑞的繪畫是從工
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形成的基礎,也是我們理解和欣賞中國書法藝術之美的起點。她在藝術與實用兩個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既蘊藏著中華兒女智慧的奧秘,又訴說著華夏數千年文明的綿延不絕。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現了中國書法發(fā)展歷程中出現的書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晉人
本書為清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王炳繪,仿宋代著名山水畫大家趙伯駒的《桃源圖》。原系青綠山水長卷,完整再現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全部故事情節(jié)。畫中群山逶迤,清溪映帶,桃花燦爛,林木蔥翠,一派春日江南美景。全卷畫有人物45位,姿態(tài)、動作各異,將桃源中人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以及好客熱情充分表現出來。畫家繼承了趙伯駒青綠山水的藝術風
本書取材于清代畫家孫溫所繪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大型冊頁畫。原畫為絹本、推篷裝,畫面高43.3公分,寬76.5公分,計240幅,現藏旅順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自2004年始,該畫冊曾在國家博物館等公開展出,是迄今可以看到的繪制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紅樓夢》題材繪畫,真實再現了畫作濃郁潤澤、光華絢爛的色彩。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