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露樓琴譜》,收琴曲二十首,清崔應階輯。崔應階,字吉升,號拙圃,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蔭生,初授順天府通判,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擢升閩浙總督,加太子太保銜,后任刑部尚書、左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以原品休致,未幾而卒。崔應階一生為官,善詩文,于戲曲、古琴均頗有研究,在雍、乾間與同鄉(xiāng)琴家王受白交往凡三十年
《琴學叢書》,楊宗稷纂輯,是近代一部集大成的古琴文獻叢書,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陸續(xù)刻印而成。楊宗稷(一八**-一九三一),字時百,自號九疑山人,湖南寧遠人,古琴九疑派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民國古琴第1人’。他通韻律,愛器樂,尤愛古琴,曾師從清末古琴大師黃勉之。一九一七年辭官后定居北京,開辦“九疑琴社”,研習、教授古琴。他收
《琴譜合璧》為明楊表正《楊氏正文對音捷要琴譜》和明楊掄《伯牙心法》的合集。《楊氏正文對音捷要琴譜》,楊表正撰輯,收入琴譜六十四首。楊表正,明后期古琴江派代表人物之一,字本直,號西峰,又號巫峽主人,活動于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至萬歷(一五七三-一六二〇)間,福建延平府永安縣貢川人,曾寓居金陵。楊表正“隱居泉石,不關(guān)
本書為市河米庵輯錄其三世所藏中國歷代書畫文房雅玩二百四十種,彚匯為一編。分書畫、銅器、玉器、雜項四大類。書畫最富,共七卷,按時代先后依次為唐宋元一卷,明代四卷,清代二卷。雜項中又分古琴、筆墨紙硯及奇石等,皆有關(guān)于文房雅玩之屬。
明代著名書畫藝術(shù)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書畫鑒賞,收藏諸多名家名作,在書畫理論方面亦頗有建樹。兩書均為其代表作品,有圖有文!豆嵌f》將古物定位為今人與前賢交往、學習之媒介,尤其是鑒賞古代象征禮、樂的銅器、玉器,更可以修養(yǎng)德行,獨具特色。《畫禪室隨筆》為其書法、繪畫理論著作。
安道壹安弘嵩慧湛智永智果懷素高閑夢英道潛密庵咸杰拙庵德光浙翁如琰無明慧性北磵居簡滅翁文禮癡絕道沖笑翁妙堪無準師范石溪心月虛堂智愚偃溪廣聞兀庵普寧
本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京劇百部經(jīng)典外譯系列》工程中第六輯。本輯包含刺王僚、羅成叫關(guān)、趙氏孤兒(上中下)、祭塔以及一冊《京劇藝術(shù)概述》。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京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史、藝術(shù)特點、行當與流派、音樂和聲腔、聲韻和念白、服裝、化妝、道具舞臺、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全面、系統(tǒng)、立體的延續(xù)記錄戲曲藝
陳豫鐘與陳曼生交游考述
《中國民間泥彩塑集成(?h泥咕咕卷)》是?h傳統(tǒng)泥咕咕的集大成,著重展示?h泥彩塑藝人的代表性作品,并系統(tǒng)介紹了?h泥彩塑的起源和發(fā)展、題材與造型、制作工藝及材料工具、傳承與流脈、民間故事及歌訣等,生動地展現(xiàn)了?h泥咕咕作為活態(tài)文化的人文內(nèi)涵與審美理想,集中體現(xiàn)了泥咕咕的工藝價值、美學價值與文化價值。《中國民間泥彩塑集
中國民間泥彩塑藝術(shù),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之中,循系著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文脈,秉承、綜合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民間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它是世代中國人民的智慧體現(xiàn),是高度手工技藝與創(chuàng)作才能的結(jié)晶。其工藝本身及藝術(shù)作品,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民間藝術(shù)瑰寶,是活態(tài)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吨袊耖g泥彩塑集成(惠山泥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