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流行經典歌曲集
小提琴流行經典歌曲集
本書編者經過大規(guī)模的文獻檢索,搜集和整理出了600多首產生于70年前的抗戰(zhàn)歌曲,結集成書。這些作品雖然長期沉寂于70年前的報紙、雜志、圖書和塵封的文獻檔案中,卻經過了歷史歲月的淘洗,具有了歷史化石的品質,執(zhí)著地訴說著70年前的中國是多么渴望尊嚴、和平與幸福。編者遵循詞曲俱佳的篩選原則,選入的作品包括原創(chuàng)歌曲、民間歌曲以
《中國經典藝術歌曲》分為上下兩冊,共100首藝術歌曲。按照年代劃分,上冊從1922年至1949年以前,下冊從1949年至本世紀初。每首歌曲的歌詞均采用漢語、漢語拼音對照的形式,每首歌曲都帶有作曲家的背景材料及歌曲創(chuàng)作信息。每首歌曲都帶有鋼琴伴奏或其他樂器助奏。絕大部分歌曲都配有演唱示范,便于讀者學習和欣賞。本書將給音樂
在本書中我力圖記述十九世紀歐洲的藝術音樂。所采用的時間界限——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武斷性——基本上接近這個世紀本身的起止時間。然而,本書的時間上限大約設定在1800年之前十年,由此關照到某些似乎更多地屬于十九世紀而非十八世紀的作品,由正在走向成熟的貝多芬及其更具前瞻性的同時代人寫于1790年代。時間下限設定于1900年,
《全國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專業(yè)音樂教材:樂理與視唱》根據(jù)全國各地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專業(yè)的音樂教學實際,以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教材結構編寫而成,在注重教材基礎性和實踐十生的同時體現(xiàn)時代性和綜合性,以滿足高等院校各種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本套教材適合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高職高專等)的教師教育專業(yè)、音樂教育專業(yè)、音樂表
江明惇,1952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少年班(即今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主修鋼琴和作曲;1956年直升上海音樂學院本科作曲系。1958年調入民族音樂研究室工作,在繼續(xù)修習作曲系課程同時,從事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到浙江、安徽、江西、山東、陜西、四川、湖北等省收集勞動號子、民歌小調、民間鑼鼓和古老的戲曲聲腔等
芭蕾鋼琴伴奏音樂一般在曲目選擇上的主要方式有:1.直接選用適合芭蕾舞的音樂片段;2.簡單改編音樂片段;3.創(chuàng)作適合芭蕾訓練的音樂曲目。選用曲目來源則分為:1.舞劇音樂;2.適合舞蹈的古典鋼琴作品、聲樂作品;3.音樂劇、影視音樂片段;4.自行創(chuàng)作曲目。本選題則主要采用對曲目進行創(chuàng)編、拼貼主題、創(chuàng)作芭蕾舞蹈曲目的思路,所選
音樂與文學、舞蹈、戲曲等藝術本為一體,后來在歷史的演進中雖漸分立,但姐妹藝術之間仍常常在創(chuàng)作中相互結合。中國古代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大致可將其劃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階段,每一個歷史階段都留下了音樂與文學結伴前行的或隱或顯的足跡。中國音樂與文學結合基本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綜合藝
我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但在合唱藝術方面卻是很年輕的。相對于西方1500多年的合唱史,我國對合唱的探索僅有100多年,而專業(yè)的音樂教育更是比較滯后。然而,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也出現(xiàn)了許多合唱作曲家,如趙元任、黃自、冼星海、瞿希賢、王震亞、劉熾、朱踐耳、陸在易、陳怡等。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末期,隨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