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花鼓戲是湖北省江漢平原富有濃郁泥土氣息的地方戲曲,俗稱“花鼓子”。早期因多按農(nóng)事季節(jié)活動、農(nóng)閑演戲、農(nóng)忙務農(nóng),故稱“犁尾戲”、“麥黃戲”。1954年定名天沔花鼓戲,1981年改名荊州花鼓戲,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屬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熱歌精選鋼琴彈唱一、二季(簡譜版)》收錄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大地》、《暗香》、《梨花有開放》、《春天里》、《心動》、《你快回來》、《酒干倘賣》、《日不落》、《如果有來生》、《可惜不是你》、《給我一個理由忘記》、《我要我們在一起》等。全書將舞臺上有著豐富表達形式的作品轉(zhuǎn)換為更適合自彈自唱的版本,能夠滿足初級以上水
阿多諾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學習音樂,熟知西方音樂史,又鉆研過西方各派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形成了以社會批判理論和否定的辯證法為主線的哲學思想,并用這種哲學思想去研究20世紀歐洲的新音樂,《新音樂的哲學》就是其成果之一!缎乱魳返恼軐W》包括三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論文,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寫成的《
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少兒歌曲彈唱的教材,由亳州學院音樂系主任劉紅洲副教授主持編寫。全書由淺入深地編排了大量歌曲鋼琴彈唱實例,注重基礎(chǔ)訓練,突出少兒歌曲彈唱實踐訓練,采用五線譜和簡譜相結(jié)合的記譜方法,兼顧不同學生的基礎(chǔ)和興趣愛好。在訓練步驟上依次安排為:預備練習、實例訓練、具體運用、拓展練習。本書是歌曲鋼琴伴奏與彈唱基礎(chǔ)教程,
秦嶺、詹平主編的《視唱練耳基礎(chǔ)》是按照初學音樂的學生的特點編寫的。全書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每一章節(jié)中都選擇了五線譜視唱、簡譜視唱和相應的節(jié)奏練習和訓練。為方便教師在視唱練耳課堂上的講授,每一節(jié)中還加入了簡單的樂理知識,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使用和學習。在視唱曲的選擇上,一是加大了視唱曲目的數(shù)量,不同國籍、不同民族
這是一套專為兒童鋼琴學習編配的中外民歌鋼琴曲集,本書是《中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集》。中國民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寶庫,作者從近千首民歌中精心選擇,有一些還是作者七八十年代到邊疆采風、體驗生活時收集的,選曲涵蓋了從漢族到各地少數(shù)民族的百多首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維吾爾族民歌《哇哈哈》、江蘇民歌《無錫景》、四川民歌《槐花幾時
這是一套專為兒童鋼琴學習編配的中外民歌鋼琴曲集,本書是《外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集》,作者精心選編了40多個國家的民歌,如丹麥民歌《豐收之歌》、南非民歌《當太陽落山》、秘魯民歌《飛逝的雄鷹》、俄羅斯民歌《紡織姑娘》、英國民歌《白雪覆蓋的大地上》、芬蘭民歌《清脆的牧笛》、尼泊爾民歌《妙,妙,小貓咪》等。在編配上,作者從調(diào)式、和
在當今的配器教學中,如何進行民族樂器法的教學具有不可回避的實踐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本書作者通過三十對年的創(chuàng)作和管弦樂法教學,切身將西洋管弦樂法與民族管弦樂法的相互影響和縱橫交錯來彼此借鑒和轉(zhuǎn)換,作者在該書中也嘗試摸索兩種配器法的教學方式。本書在結(jié)構(gòu)框架上分為三部分;西洋樂器、中國民族樂器和中西打擊樂曲及鍵盤樂器。在涉及面如
本書為合唱的鋼琴伴奏教程。作者融合二十多年的室內(nèi)音樂綜合實踐經(jīng)驗和教學經(jīng)驗編寫,緊密結(jié)合鋼琴伴奏技巧與具體作品實踐技巧,選取我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合唱作品三十余首,包括混聲合唱和童聲合唱,在譜面上標注演奏提示和教學說明,采用一個聲部一行譜、一行歌詞的方式,直觀實用。
本書是作者史蒂夫·特納根據(jù)自己之前的作品《一夜狂歡》創(chuàng)作的。全書按照年代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從1962年至1966年,第二部分是從1967年至1970年披頭士解散。本書深刻有趣地分析了披頭士的經(jīng)典名曲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同時也反映了主創(chuàng)(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創(chuàng)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另外書中還收錄了一百多幅珍貴的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