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主要涵蓋了詩詞、歌賦、傳記、碑銘及山川游記、題跋贈序等。第一部分:(宋)陳舜俞《廬山記》、(明)何鏜《名山勝概記》等。第二部分:(明)釋正勉《古今禪藻集》、(宋)蘇轍《欒城集》等。第三部分:(清)沈建勳《德安縣志》、(清)姚暹《瑞昌縣志》、(清)劉坤一《江西通志》、(清)查慎行《廬山紀游》等。第四部分(宋)楊萬
本書以佛教“中國化”為研究范式,以《高僧傳》《續(xù)高僧傳》等質量較高的僧傳為主要材料,從社會史、思想史、制度史和歷史人類學等角度和研究路徑詮釋、分析這些僧傳文本中對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僧人在思想思辨、日常生活、政教關系認識以及信仰實踐等方面的敘述,進而展開對六朝僧人的類型化討論。
該書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明慧寶鏡》的增訂本,是蒙、梵、漢、藏、英五種文字對照編纂的,研究這五種語言規(guī)律和語言轉換的翻譯工具書。從蒙古文《丹珠爾》中取蒙古文,從藏文《丹珠爾》中取藏文,從《藏漢對照丹珠爾佛學分類詞典》中取漢譯,從《新訂翻譯名義大集》取轉寫的梵文編寫而成,既保證了譯文的準確性,又保留了原作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佛教與其他文明間的對話》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關鍵詞是“一帶一路”、宗教對話與佛教。主要關注的是“一帶一路”上中國與印度、尼泊爾、海上絲路諸國(南海航線)以及原西域地帶,以佛教為核心展開的,中國與各文明間對話歷史的分析,并涉及該對話的當前情況!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是國家級頂層
本書稿為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2019年開展擦擦文化田野調查工作的成果之一,對云南擦擦分布情況做了摸底調查,并對擦擦制作歷史、工藝、文化等作了介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而又集中呈現了云南迪慶范圍對相關擦擦文化的田野調查紀實。擦擦,源自古老的印章文化,后進入中國并與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發(fā)展。本書稿的田野調查涉及136個擦
本書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文化叢書》之一,是“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2024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本書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訂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華民族的倫理精神,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深層結構,它是在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眾心理上的積淀與自覺,是儒道佛三家倫理思想
《恪法師第一抄》是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一部敦煌草書經卷,全部圖版包括標題共500行。本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圖版實錄、釋文注釋、專題研究、附錄。圖版實錄,公布了一種早期的高清彩色圖錄,與現行的圖版可作參對。此卷全部用草書抄寫,識讀非常困難,本次整理的重要內容是對此卷作釋文錄寫、標點、簡注,以便學界利用。專題研究部分,在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一部古籍整理。(姚秦)鳩摩羅什譯,廣吉點校,共計九十品,又稱《大品般若經》。經文主要分兩大部分,前分講般若實相(般若本身),后分一小部分專談般若的運用,即屬方便道。此次出版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以韓國海印寺再雕版《高麗大藏經》為點校底本,取《思溪資福藏》《乾隆大藏經》為通校本,又參!陡V莶亍贰⒔
本書屬于地方性實踐題材。潘楚桐(1908—1984),江蘇江陰縣要塞鎮(zhèn)貫莊村人,幼讀私塾,接受傳統文化教育,1927年從江陰師范學校畢業(yè),入上海大夏大學,還沒畢業(yè)就返回江陰,到一所小學當校長,同時從事革命活動。受母親影響,1931年于杭州靈隱寺出家,改名巨贊!熬乓话恕笔伦兒螅麤Q定“入世殺魔”,積極參與抗日活動。19
本書作者自高中時代就將李叔同視為人生導師,并研究其著述多年,為了寫作本書,更是耗費三年多的時間,從紛繁龐雜的史料中考偽辨正,還原了一個真實、有溫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師。